第73章 输不起就走人(第2/2页)

比如每个周六,他一般都要去养心堂,向唐先生学习医术,同时还要为养心堂炮制中药。

这个周六也不例外。

燕飞扬一早就骑着单车到了养心堂。

养心堂开在汽车站附近,很大的一个院子,四层楼房,院子里和四楼顶上都晒着药材,一股股药香味四处飘扬。

燕飞扬一走进养心堂,立即就有人笑嘻嘻给他打招呼。

“师兄”之声,此起彼伏。

养心堂的规矩很大,很复古。

在这里,师父唐敬炎最大,一言九鼎。养心堂里里外外加起来,三四十号人,其中算是唐敬炎弟子的,只有七八位,剩下的不论男女都是学徒,当然还有负责煮饭搞采购搞卫生的大嫂,那是杂工。

唐敬炎在养心堂执行“古法管理”,师徒之间规矩极严,徒弟必须绝对服从师父。

当然,和古代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徒弟和学徒都是有工资的,不像古代的学徒,徒工三年师父只管吃住,绝对没有工钱,三年之后有点工钱拿,但也不多,基本上出师之前,都是给师父白干的。

唐敬炎在钱财上一点不吝惜。

他要是爱财之人,就不会定下每天只看三十个病人的规矩了。

像他这样名气大的医生,随便开张方子就是钱!

燕飞扬在养心堂算是一个特例。他不是唐敬炎的正式弟子,但唐先生对他绝不藏私,将一身本事倾囊相授。所以燕飞扬在唐先生面前执弟子礼,唐先生却不承认燕飞扬是他的徒弟。

勉强说来,燕飞扬算是养心堂的客卿。

不过这位客卿的地位极高。

不要说徒工,就算是唐敬炎的大多数正式弟子,对比他们年龄小一大截的燕飞扬都尊称为“师兄”,只有跟随唐敬炎最久的两名徒弟,才称燕飞扬为“师弟”。

这不是单纯的讲客气,而是论资历。

据说在十年前,燕飞扬还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跟着唐敬炎学习汤头歌诀了。

那时候,唐敬炎经常会进吴山深处去采药,据说在燕飞扬的爷爷跟前,唐先生也是执弟子礼的。燕飞扬很小的时候,就被唐先生誉为奇才杰出,发誓要将一身本事倾囊相授,甚至打算要传以衣钵。

至于为什么不收燕飞扬为正式的弟子,却是谁都不明白原因。

总之师父要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他老人家不说,谁敢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