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世界上最贵的木箱(第2/2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曾有此词一出,无人再敢咏中秋之说法。而且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更加上全篇皆是佳句,李逸认为,这首词绝对能排在历代词作前五之列,而且并不是没有问鼎的可能!

千古绝句,再加上苏轼在书法上的成就本身就是绝高,甚至达到了和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并称宋四家的程度,其亲笔所书自己写就的千古名篇,这篇书法,只是想想就让人激动的浑身发抖!

而且,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并开创了著名的“吴门画派”的沈周沈石田的那幅《烟江叠嶂图》,不但本身就极为珍贵,而且它的创作年代又能从侧面验证这件堪称国宝的戗金云龙纹朱漆盝顶箱的年代,这所有的一切,竟这么巧合的凑在了一起,又让李逸怎么能够不激动莫名?

只是,这些作品越珍贵,李逸的心中就越发犹豫,这些瑰宝即便被他所收,也绝不仅仅代表着就只是他一个人的财富,他真的能这么自私的将它们放到国外,放到自己的藏宝密室,让它们在暗无天日中继续被雪藏的命运吗?这种做法,和让它们待在这箱子的夹缝中不被人知又有什么区别?甚至在被他取出来之后,被损毁的风险还有可能会更大,而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怕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劫夺,这样,真的值得吗?

可是……

李逸苦笑了一声,他固然可以大公无私的将这些都一捐了之,即便那些博物馆有再多不好的传闻,像是这种国宝级的文物想必也不会也不敢任其损毁遗失,可是……

可是这个亏,吃的实在是太大了啊!这些,都踏马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诚然,现代社会将无私奉献当做一种美德,可是当奉献的程度超过了一定的标准,那又该叫做什么?

他甚至可以想象,当他将这些顶级的珍贵文物一件件都拿出来捐给国家之后,他脑袋上那个“冤大头”的光环恐怕会比“华夏首善”陈某人更加的不堪,这又是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