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下饵(第2/2页)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对素材进行曝光、饱和度、对比度、色相的改变,将画面中一部分地方上色,去除不必要的杂色,凸显所需要表现得东西,相当于电影的“补妆师”。

电影调色的一大难点在于兼顾质量和效率,因为调色是后期制作中的收尾环节,前面剪辑特效等等部门已经把该挥霍的时间都挥霍的差不多了,留给调色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不怎么够用的。

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保守估计也有1500+的镜头数,一个月调完,平均每天要完成50个高质量的镜头,如果遇到有大量特效镜头的片子,或者工期特别紧的片子,那工作强度就更高了。

这也是调色师为什么贵的原因。

不过,墨菲给调色师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而且这一段镜头也不算多。

一周之后,他和乔迪·格里菲斯看到了成果,对于这名叫做苏珊·查尔斯的女调色师相当的满意。

加上墨菲和乔迪·格里菲斯的剪辑,这一段播放时的效果惊人。

在放映室明暗交错的光影,与时不时插入的戏中戏的黑白映像下,索莎娜的一袭红裙格外动人,带着血腥、诱惑、复仇的红色,在枪响的那一刻,幻化成瞬间凋落的花朵,混合着鲜血的微尘,如同《梦旅人》结尾漫天飞舞的黑色羽毛般纷纷扬扬。

而身着白色制服的大兵,是前一秒还说着不忍看杀人画面,后一秒就因为被激怒而拿“意大利躺着的三百具尸体,证明我不是那个你应该拒绝的人”的无耻混蛋。

“对于带着年轻人的单纯冲动与自负,同时临死都不忘补上一枪的邪恶角色,白色比纳粹高官的黑色和绿色更适合,也更符合他当晚‘男主角’的身份。”

墨菲为安静的待在旁边的盖尔·加朵做着一些理念方面的解说,“红与白的色彩对比,使整个画面拥有浪漫的美感,尽管他表现的是两个无比年轻的生命的死亡。木质地板棕红色的纹理,不停闪烁的老式放映机,红白相间的年轻躯体,整个画面呈现出古典油画般的质感。”

相比与其他暴力场面一惯快速和凌厉的剪辑,这一段的节奏相对舒缓,墨菲先后用了7个镜头表现索莎娜的神态表情,慢镜头不只是速度或节奏的问题,更是一种观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