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六合之棋(第2/2页)

要简单了解这个境界,可以举个简单例子。棋局落后时候放出一个“胜负手”,像“胜负手”这种东西,当然可以归类为“奇”。“胜负手”这种东西可以分为两种。有一类“胜负手”想要获得成功,那就必须寄希望对手应错。这样的“胜负手”,那当然就可以归类为标准的“奇”了。

还有一类“胜负手”,它表明上看上去也是“出其不意”,但是你想对付它的话,却又会发现相当困难,因为这个手段是符合棋理的。也就说你即便下出最正确的应对,你吃亏也在所难免。

这两种手段的对比,那种手段的境界更高?那毫无疑问是后者。在吴先生的职业生涯,他就经常能够下出这样的棋,因此他能得到世人推崇。

可以这样说,别人认为吴先生的棋是“奇”,但他自己肯定不会这样认为。他一定认为他自己的棋相当“正”。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把自己的围棋思想,称作“六合之围棋”。

李小强甚至认为,两年前吴先生授书给自己的时候,他肯定认为他的棋是“正”,而自己的棋是“奇”。所以他才会想用他的“正”,来中和自己的“奇”。以期达到让自己提高的目的。

“富士通杯”8强战出现奇怪的一幕,两位第2天就要碰面的对手,头天却在那里相谈正欢,他们对着一盘棋研讨得津津有味。到了后来,另一位当事人赵治勋甚至也加入进来,大家研究了好几个小时才尽欢而散。

到了第2天,6月份第1个周末,李小强和王立诚先生的比赛正式打响。这一盘棋两人杀得很激烈,但是李小强不清楚,这盘棋能不能达到让藤泽秀行先生“感动”的程度。

因为现在的王立诚先生,他看上去技艺还没有大成。他至少在“正奇结合”方面还做得不尽如人意。整盘棋虽然杀得很激烈,不过等到李小强奇兵突出以后,李小强的形势早早占据上风。

到了下午5点差一点。

“总算领教了小强的高招啊。”

对局室内的王立诚先生苦笑一声,他示意中盘认输。李小强报以微笑回应:

“承让了……”

1995年6月上旬,李小强自己定义的“巅峰对决”第2场比赛结束。李小强再次强势杀人世界大赛4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