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节:飙戏(第2/2页)

“没有那就行,我觉得这一遍很好了。”

杜安很果断地无视了黄健新的意见——他自从想明白了之后,拍戏方式也向一开始的时候靠拢了,越来越有自信,或者说是自负。

我觉得好就好了,没有必要再来一遍。

当然,作为一个现场的领导者,他也从黄健新的表情看出了他对于自己这么一个根本不加解释的自负说法有些不满,于是又再补充、或者说是忽悠了一下:“演员也是人,人都是感性的动物,不是机器,一遍一遍地重复劳动只会消磨他们的激情和意志,对于下面的表演不利,所以到此为止就好了,让他们把这种状态今天一直保持下去。从全局角度来看,这样做比较有利。”

作为一个导演,要把戏拍好,不是光注重技术层面就行了,他还要关注到整个团队的各个部分,黄健新这位副导演的情绪也是他需要照顾的一部分,于是随便想了个由头出来让安抚黄健新。

偏生黄健新觉得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导演,骨子里总是一个艺术工作者,也都是感性的,工作起来总会不自觉地让感情统治自己的行为,像一场戏来一遍又一遍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行为方式。

而从杜安的话听来,杜安就不同了——这个导演感性与理性并存,在照顾到艺术效果的同时始终还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剧组的工作,不是只知道盯着一个点,而是站在战略角度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整部电影了。

黄健新虽然过来当副导演了,和杜安的关系也处得比较融洽,但是对于韩三坪让自己来当这么一位年轻导演的副手、还说让他来学习这个说法始终是有点介怀的——他走过的桥比杜安走过的路还多,学习个什么?

但是现在他才深切地感受到,杜安这位年纪轻轻的导演确实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他学习。

不,是值得很多导演学习。

这位年轻导演的思维方式真的非常新颖古怪,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导演,可是黄健新又隐隐觉得,杜安这样的导演或许比他们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导演对于一部电影的帮助更大。

后生可畏啊……

黄健新心中暗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