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3页)

只见他先是咬了一口,破开了皮儿的汤圆,就这样流出浓稠甜蜜的芝麻馅儿。

翡绿色的软糯汤圆皮儿留下牙印,明晃晃地告诉大家,这颗汤圆有多软糯好嚼。

吃到汤圆的东北歪果仁享受地闭上了眼睛,他不是做节目效果,而是真的沉浸到美味里了。

这汤圆实在是太好吃了,芝麻馅儿香甜无比,细腻柔滑。至于外皮儿则带着菠菜的淡淡清香,中和了甜味的馅儿,软糯可口,煮得恰到好处,既不会非常粘糯,又不会过于韧劲。

恰恰就是他喜欢的中式美味。

再睁开眼,这位学霸老哥一边咽下汤圆,用东北口音的中文炫耀了一句,“啥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不就是了嘛,懂没。”

中文词汇到用时方恨少,落泪了。

其他外国人嘉宾酸了。你吃就吃了,至于降维打击吗。

“导演,快继续问,我们也要答题。”

“就是,不能只让他一个人吃。”

“……”

“好,第二道问题:有一只非常饥饿的狼,在我们国内的地铁里遇见了七只羊,一站路的时间是三至四分钟,假设这能让狼吃掉三分之二只羊,那么四站过去了,你们知道还剩几只羊?”

正开始摩拳擦掌的外国人嘉宾:???

说的什么东西,能不能再复述一遍。

好可怕的节目组,难度又升级了。

刚才是给出两个选项的单选题,这回竟然是集合了数学计算的中文题。都说中国人数学最厉害,这种题他们肯定不会放在眼里。

但是不少外国人的数学真就差劲,换成母语的算术题都要傻一下,更别提汉语的了。

出到就biss。

结果竟然怕什么来什么,节目组好狠的心。

原本在读汉语言文学研究生的那位京城嘉宾,刚刚还特别高兴。因为他在汉语文字游戏上有些优势,刚想说再来几道也不怕,结果马上就遇上了最苦恼的数学题,瞬间失去了信心。

他们费劲地在脑子里把数字转换成母语,用最快的速度一算。

“是四只羊加三分之一只羊。”终于有个嘉宾算出来了,充满自信地答题。

“不对。”节目组编导大手一挥。

????

怎么可能错,难道是答题格式不对。

“那就是三分之十三只羊。”转换成分数试试。

“错了。”

……竟然还是不对。

这位连续痛失机会的京城嘉宾,忍不住瞟向飘香满满的对面餐桌,东北学霸外国人朝他得意一笑。

“……”落寞地别开眼睛。还是别看了。

见同伴两次都没答对,一群得出了同样结论的嘉宾默了,纷纷在心中检查答案:是不是我们也算错了?

“我知道了,是七只羊。”

忽然有个冷静的服装商外国人重新答道。

节目组编导这回点头,“对了,你可以去那边吃东西了。”

一群猝不及防再次被抢走机会的嘉宾:“???”

为什么啊。就因为你是做生意的,数学特别好,所以才答对了吗。但是七只羊是什么歪理,你怎么算出来的。

这位京味的服装商外国人看出来他们的疑惑,也没等节目组要求,就主动冷静解释道:“因为咱们国内的地铁不给吃东西啊。”

咱们国内,地铁禁食。

一群嘉宾:“………”

痛苦,原来不是数学题,而竟是普法题。

这真的不离谱吗。

他们再次红着眼,只差流着不甘的泪水,看着冠上法治公民标签的服装商嘉宾,用端牛排的姿态端走了咸豆浆泡油条。

只见他优哉游哉地端起奶白浓香的咸豆浆,大声地呷了一口,发出“啧”的一声。然后才慢条斯理地捞起泡在豆浆里,切成了块状的小油条粒儿,痛痛快快地咀嚼起来。

咸豆浆的调味特别微妙,既提升了豆香味,又不喧宾夺主,完全不会盖住它本身的豆味儿。

不像有些做得差的豆浆,腥味重,又让人只能喝到咸味。还有一些甜豆浆,味道淡得不行,纯靠加糖增味。

至于油条的口感,那就更是微妙。漂浮在豆浆中的油条,外表炸得金黄焦脆,撕碎了泡一泡再吃,内里空洞的组织柔软而含有豆浆汁,酥软而湿润,还没来得及泡软的地方则非常有韧劲。

豆浆油条两者一结合,简直是完美。

服装商外国嘉宾舒坦地叹了一声,跟同样在吃东西的东北学霸外国人眼神一交换,明白了,来互相换着吃,尝尝不同的味道。

幸好他很有规则意识,没一会儿就反应过来了。真香。

于是他学着前面东北嘉宾的炫耀法,“地铁禁食,让出行更文明,哎——懂了吧。”带着地域口音的“哎”字是精华。

饿着肚子在对面遥遥相望的嘉宾们:我们有一句F○○K Y○○,不知当讲不当讲。

……

有了前两组成功答题,吃到东西还拉仇恨的嘉宾,剩下的嘉宾更加努力了,而且也开始摸清节目组的套路,正确率越来越高。

节目组,“第三题:你们知不知道哪种生活方式最容易致癌?”

虽然答案天马行空,没给选项,但可以确定这是谐音梗没错了,“我知道了!是宅!”

“答对了,过去吃吧。”

小笼□□薄肉也鲜嫩,咬破皮像寻宝,忍着烫迫不及待地吃到最鲜美的馅心,滚热辣的汤汁刺啦一下流出来,满嘴肉香。

“第四题:公共厕所,哪个国家的首都。”

穿着潮流的英国小哥皱眉举手,“等一下,我抗议,我觉得这道题问我们不太合适。”

节目组,“倒也是。那换一题,你们知不知道,茉莉花、玫瑰花、百合花哪朵花美丽?”

英国小哥:简单。还不是考谁更中国通,“茉莉花,因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还唱出来了。

“对,去挑一碗吃了吧。”

金黄金黄的麻糖锅炸,配红甜筋糯的糯米糖饺,都属于费点牙口的甜口炸物,也亏这是个美国小哥一点也不腻味,还能吃得一脸享受。

他是真的觉得甜脆香韧,咬一口温热的红糖就顺着嘴角流出来,舔一舔甜到心里,简直是太好吃了,恨不得一天三顿。

有了美食的激励,嘉宾们过五关斩六将。

他们每答对一道题,都仿佛是一次大型的吃播现场。平常上节目,最多也就吃几口,不饿就试试味道就扔下了,这一次却是一吃起来就忘怀,并没有很在意镜头。

这一期节目录完,所有的外国嘉宾都感到了史无前例的满足和亢奋,回酒店之前还依依不舍地跟编导和道具组说再见。

“和你们合作得很开心,节目组设计的内容很有意思,我相信这一期节目播出一定会火的。”

“说真的,你们准备的小吃又一次刷新了我对中式料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