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容(第2/2页)

苏城的政策,就摆在明面上,任谁也说不出一个错字。不光说不出错,还得赞赏两声才对。

其实,就是按照霍昌最初的想法,强行压迫胜利油田降低持股的比例,在圈内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用简单的替代法就能理解,在中哈石油管道里面,大华实业是不可替代的,胜利油田是可以随随便便替代的。既然如此,自然是苏城给出什么条件,只要差不离了,他们就得接着。

霍昌在议案上兴冲冲的写了几个字,这件事就算是过了,他已经能够想象,其他人知道大华的决定的惊讶了。

其实,何止是惊讶呢。

简直是疯狂了。

别人不说,就林永贵自己,自收到大华实业的回函以后,眼睛都是红的。

只要咬咬牙,油田每年就可能多出几千万的利润,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难找啊!

油田每年的利润是不少,可花销也大呐。石油工业,随便搞点基础建设,那都是千万美元计算的,不搞又不行,油田是日渐枯竭的,技术不先进,设备不够好,油田的产量都有可能减少。对油田干部来说,这可是要掉乌纱帽的大事。如果能多几千万周转,不光是油田生产能顺畅些,多出来的钱还可以改善职工的福利。

想到福利,林永贵就是一阵头大。

在国内,单位的一把手表面威严,实际上不可能真的无视下面的职工。别的不说,但凡领导升迁,组织部都要到单位来搞考评打分。

不得人心的领导,这时候就等着员工下眼药吧。说不准,板上钉钉的晋升,就有可能因此变成平调。林永贵要想做总公司的老大,一分力得当两分力的用,自然要想方设法的给职工谋福利,以期考评时打个高分。

一个油田上万名员工,每人多发100元的福利,那就是好几百万元,这些花销,全得从常例以外扣出来。

这么大的一个单位,就像是海绵一样,一个窟窿连着一个窟窿,想要喂饱了,着实不易。

石油管道的利润,对林永贵来说,是个好消息。

就是要拿下来,太难了。

建一个新城得多少钱?垫资4年要多少利息?

林永贵想想就头大。

九三九四年的银行,真正是翻身做主人了。20%的存款利息,40%的贷款利息,后世的银行新人,怕是听都没听说过。

就是这样,借钱也比抢钱难。

林永贵摇晃着椅子,一阵的脑仁发胀,人要是没有个念想也就罢了,机会临到自己却抓不住,实在是不甘心。

办公桌对面,一条南方来的风水鱼,正游的悠然自在。

林永贵看的痴了,不由想:苏城和他的大华实业,资金充沛,倒像是这条鱼,很有几分从容。

想到此,林永贵的思维突然活泛了。

苏城的大华实业,是不缺钱的!既如此,对等的权利和责任里面,责任就不一定只能用钱来承担吧。

林永贵一边想,一边拿起内线电话,摁了个0,就喊:“小刘,给我订明天到上海的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