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激烈的会议(第2/2页)

他说的非常具体,正是资金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而资金出现问题,在重化工领域是再常见不过了。

这就是等在会议室外面,和列席参加会议的最大不同了。双方能够通过控制各自的团队,寻找答案,而不用强行从脑海中搜罗不一定正确的答案。

这种做法,在专业性较强,内容较多的竞标中常常使用。即使是知识广博的专家,也不太可能了解乙烯工程的方方面面,寻找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仅是在场的随员,中石化和大华实业的总部,都有数十名专家随时待命,准备回答问题。

数年的准备,尽在一搏了。

院办的工作人员将之记录了下来,然后扭头看向苏城道:“大华的方法呢?”

这是不会出现在竞标书中的消极内容,苏城毫无隐藏的道:“假如真的出现这种状况,大华会采取稀释股份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以筹集资金。我们已经做了预案,18-4,请拿给委员们。”

苏城拿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

宣总眼皮跳了跳。他原本觉得国企优势巨大,光是能从银行无限制的贷款这一条,就能让无数民企羡慕的跳楼。对中石化这样的央企来说,只要它愿意,他只要保证每年的流动资金,能够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就可行了。可以想见,这是一笔多庞大的资金,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财团,和中国的国家体制比起来,简直连渣都不是,他们的银行哪敢借给一家公司几千亿元的?

但是,苏城选择的第二类融资方式,却是中石化学不来的。即使以宣总的地位,他也没有稀释国有央企股份的权力。以大华目前的资产来看,一旦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资金就不再是问题了。

院办的工作人员收好文件和记录,见他们没有互相辩论的意思,便让他们签字,当面装入密封袋中,拿了出去。

会议室内,再没有了聊天的气氛,没人知道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会到,对他们来说,这就像是一次考试,平时的积累很重要,临场发挥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