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备公司(第2/2页)

刘秋最后一搏,道:“设备要和技术联系到一起才好谈。比如说维修方面,如果不谈转让技术,巴斯夫估计都不会让我们维修核心部件,只有谈了转让技术,才有可能自己维修部件,这能省很多钱吧。”

听他这么说,霍昌赞同道:“转让技术做一个筹码也挺好的,国外也知道咱们国家的设备购入有这样的习惯。”

“可以,转让和维修都可以谈,但大华本钱小,首先要考虑设备的快速投产。”苏城其实还是喜欢技术的,只是实力不允许而已。

刘秋乐了,道:“那就是巴斯夫了?”

“我认为卡萨利的更方便。”霍昌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

张超却是另一个思路,道:“我觉得,哪个公司的影响力大,就用哪个公司的。也许,找一个美国或者英国公司更好。大型项目的问题特别多,台塑是台资企业,又是世界五百强,他们做海沧计划和六轻都那么多事,咱们就更难了。设备公司和贷款的银行必须能撑得住顶。”

“不错。这是一个问题。咱们的小身板太单薄了,应该找一个面子大的。”苏城迅速做出了决定,道:“李琳,你马上就政府关系询问卡萨利和巴斯夫公司,闫学灿,你找詹森问一下,有没有美国公司有兴趣。”

就像是台塑和长荣集团在瑟坦油田的竞标中帮助大华实业一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足以令巴斯夫或卡萨利公司抵抗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

没有哪个国家的部级机构能值10亿美元。

不过,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只有大华实业才能如此灵活的采取各种策略。庞大的中石化要采购设备的话,采购经理考虑的重心与大华必然不同。

房间里的人,全都忙活开了。

苏城也回到房间,伏案疾书。明天的会议对海沧计划将是决定性的,任何努力都只有在高层做出决策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