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邪门(第2/3页)

灯光师忍不住感慨,“真敬业呀!”

导演蒋建明也看向这边,片刻之后,则道:“看来居然是个好苗子,难得,难得!”

……

《三国演义》这部戏,涉及人物众多,演员自然也就需要的多,是典型的“铁打的剧组,流水的演员”,几乎每天都有离开的,也每天都有新来的。

按照剧组的拍摄计划表,李谦和王靖雪的戏到此就算全部结束,王靖露还有一场戏,却要到八月份才拍,所以,在当晚的戏结束之后,李谦跟蒋建明导演,以及几个相熟的演员和剧组成员道了别,也没什么杀青宴,第二天,三个人就结伴一起回了顺天府。

……

五月中旬,一部叫做《乱世情缘》的电视剧,在华夏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开播。

乱世,孤胆英雄,大家小姐,黑帮,枪战,恩怨情仇……

这部电视剧几乎是从第一集开始,就得到了无数电视观众的喜爱,等播到了十集左右,就已经成为当下国内最大的娱乐热点,几乎是全民追捧。

而与此同时,电视剧的主题曲和片尾曲,也是突然就大红大紫起来。

因为廖辽的声音辨识度相当高,所以由她主唱的主题曲《大江东去》,很快就红透了大街小巷,与之相比,《秋意浓》就显得略微黯淡了些,却因为其婉转抒情,以及那种说不出的绵绵余韵,也得到了相当多观众和歌迷的喜爱。

于是,尽管在当下这个年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已经渐趋多元化,电视剧已经很难再像前些年那样动辄出现万人空巷的壮观景象,但每到晚上八点,还是会有很多家庭守在电视机前,享受那两集的《乱世情缘》,以及那两首好听的歌。

而每当“浪奔浪流”的旋律响起时,也总有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会随之哼唱起来。

所以,不出意料的,从《执着》上市以来就一直都在大红大紫,而且是越来越红的廖辽,此时似乎已经更上一层楼,首次演唱影视主题曲的她,很快就被许多报纸和电视台奉为“国民天后”——这个头衔,迄今为止,廖辽是第一个。

在她之前,哪怕是甄贞曾经红到了那种程度,也只有一个“金嗓天后”的美称罢了,跟廖辽这个“国民天后”的称呼的美誉度和含金量,简直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当然,因为廖辽的新专辑并没有收录这一首《大江东去》,而按照国内盗版的速度,顶多了十天,盗版就会进入市场,所以,即便以后工作室可能会发一张类似“廖辽影视金曲”这样的专辑,也顶多就是赚一些买来收藏的歌迷的钱罢了,事实上,这首歌真正的市场价值,绝大部分都注定了是会被盗版商给赚走了。

但是,对于即将发行新专辑的廖辽来说,目前的这股热度,却比较还是很难得的一种宣传助力,所以要说价值,来得正当其时的这部电视剧和这首歌,也并不是没有价值。

于是,经过慎重的挑选之后,李谦工作室和几家电视台、报纸先后取得联系,凭借着廖辽在歌坛大姐大的地位,以及随着《乱世情缘》热播所带来的《大江东去》这首歌的突然红火,廖辽不管想去哪家电视台想上节目、去哪家报纸做专访,都可以说是毫无问题。

于是,发行部那边很快就做好了廖辽的宣传行程。

五月十八日,廖辽正式开始了新专辑的宣传工作。

……

回到顺天府之后的李谦,再次恢复了懒散的日子。

廖辽很忙,齐洁也很忙,何润卿倒是没那么忙,但她偏偏又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眼下她的新专辑已经录制好,但因为要让把握更大的廖辽冲在前头去打响第一炮,所以她的专辑发行要稍稍推后两个月,所以离启动宣传的日子还早,工作室这边一是嫌价格低,二是目前忙于廖辽新专辑的宣发工作,也实在是腾不出人手来,所以就不想在她的新专辑上市之前就为她接什么商演。

但何润卿却连两个月的时间也不愿意闲着,就让自己的经纪人刘梅主动出击去联系,然后再把联系好、也一切都差不多谈妥的演出商转给工作室,最终,工作室只好为她签下了八场商演,加一起三百来万,预计两个月内跑完,然后,她就乐滋滋的出去跑商演了。

所以,回到顺天府之后的李谦,面对的就是这样空空荡荡的歌手休息区——即便是到了工作室这边,李谦也就是跟公司签下的几位音乐人一起,讨论一下他们的新作品而已。

然后,就在廖辽的新专辑《感恩的心》预定发售日期的前三天,已经把全国跑了一遍的齐洁,终于返回了顺天府。而回到顺天府之后,她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先休息一下,是直接跑到顺天电影学院找到李谦,俩人就在路边找了个小饭馆,等饺子上来的功夫,她就已经忙不迭地跟李谦汇报起来。

所谓发行公司,其实在李谦理解,就是批发公司。只不过文化产业这一块的产品批发,跟其它商品生产企业的所谓批发,有着很大的不同。

因为做文化的,个人属性非常重。

比如说,做农产品批发,你山东产的花生和东北产的花生,没什么不同,做文具批发,你甲厂生产的铅笔,和乙厂生产的铅笔,都一样用,作用完全是一模一样。

所以对于批发商来说,我卖你的是卖,卖别人的也是卖,这就导致了市场为王,大销售商的地位,甚至是高于生产商的。

但文化产品就不行,张画家的画,可能一百万一张,还有价无市,但王画家的画,可能一副四条屏才值两百块钱,还不一定好卖。廖辽的专辑,那几乎是畅销的保证,而另外某个小歌星,可能费尽力气做一张专辑,也就卖个十几万张——因为这样子强烈的个人属性,所以导致文化产业的发行这一块,有着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文艺类商品的生产方只要够强大,就有足够的资格跟销售方分庭抗礼。

具体来说就是,各省各地,但凡是规模大一些的发行公司,往往都已经和某家唱片公司签订了专属发行的合约,也即在合约规定的期限内,这家发行公司在唱片类这一块,只能接这一家唱片公司的单子——比如强大如索尼唱片,旗下有那么多歌手,每年都要发行二三十张唱片,你想在为我索尼代理发行的同时还去接别人的活儿?那绝对不行!反正如果你不愿意签合约,还有的是其它发行公司愿意签!

所以齐洁出去转这一趟,虽然每个省都跑了,而且在出门之前,事实上她就已经下了不少的心力,但用她的话来说,还是只能捡一些别人吃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