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网络文学的发端】(第2/2页)

这些人上网能干啥?

无非是浏览资讯和聊天,MUD(文字网游)都才刚开始流行。创作和阅读网络文学,一下子就成为人们上网的重要内容,你要是没看过《三体》,都不配自称为网民!

那是中国网络文学鼻祖,分分钟被捧上天。

网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哟,你也在网上冲浪啊。看过《三体》没有?什么,没看过?那你就太跟不上潮流了,我跟你说啊,《三体》特别牛逼,作者是一个天体物理博士……赶紧看看吧,不看丢人!”

《科幻大王》都不打个招呼,就直接把《三体》拿去连载。

《科幻世界》的总编杨潇,立即给宋维扬打电话,想要得到《三体》的独家连载权。

双方沟通之后,宋维扬同意了,前提是不要透露作者信息。

《科幻世界》从6月中旬开始连载《三体》,并警告竞争对手:“《科幻大王》并未联系作者,并未获得作者授权,请立即停止连载《三体》。”

两本杂志之间的争斗,立即让科幻迷产生了兴趣,并因此知道了什么叫网络文学。

甚至有头发苍苍的老科幻迷,为了追更新,拄着拐杖跑去网吧,从零开始学习如何上网。

美国那边也有网络文学圈子,被誉为“网文八大家”之一的方肘子,开始把《三体》放到《新语丝》(网络刊物)连载。《新语丝》的读者以留学生为主,大陆和弯弯的留学生都有,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分分钟被《三体》圈粉,接着又顺理成章的流传到弯弯那边。

整个华人世界的互联网圈子,《三体》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某天,小马哥突然打电话给宋维扬:“老宋,我发现了一本科幻小说,叫《三体》,特别厉害!我可以说,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放在全世界都属于顶尖作品。”

宋维扬笑道:“那我可要拜读一下。”

小马哥可是资深科幻迷,人家的儿时梦想是做天文学家。他初中的时候就拥有天文望远镜,这玩意儿相当于他老爸四个月工资,爹妈不给买,小马哥就在日记里写道:“父母扼杀了一个天文学家的梦想。”

凭借这台天文望远镜,还在念初中的小马哥,成为当地第一个看到哈雷彗星的人,还写了篇观测报告投到京城,赚了40元稿费。

小马哥说:“真想跟《三体》的作者认识一下,太厉害了!”

宋维扬说:“我写的,你信吗?”

小马哥笑道:“不信。”

宋维扬说:“确实不是我的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