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第4/4页)

与日本人这种见解相符合,日本小说和戏剧中,很少见到“大团圆”的结局。美国的观众一般都渴望看到结局。他们希望剧中人以后永远幸福。他们想知道剧中人的美德会受到回报。如果他们不得不为剧中人流泪,必定是因为主角的性格有缺点,或者是他成了不良社会秩序的牺牲品。但是,观众更喜爱的是主角万事如意,一切圆满。日本的观众则含泪抽泣地看着命运如何使男主角走向悲剧的结局和美丽的女主角遭到杀害。只有这种情节才是一夕欣赏的高潮。人们去戏院就是为了欣赏这种情节。甚至日本的现代电影,也是以男女主角的苦难为主题。两个人互相爱慕却又不得不放弃所爱的人;或者他们幸福地结婚了,但其中一方却不得不自杀以履行义务;或者是,妻子献出一切以挽救丈夫的职业生涯,勉励丈夫磨砺才艺以成为优秀演员,而在丈夫成名前夕,妻子却隐身市井,让丈夫自由享受新的生活;丈夫成名之日,妻子却贫病交迫,无怨而死去,如此等等。总之,无须欢乐结局,但求唤起对男女主角自我牺牲精神的惋惜和同情。剧中主角的苦难并不是由于上帝的裁判,而是表明:剧中人为履行义务忍受了一切,任何不幸、遗弃、疾病、死亡,都未能使他们偏离正道。

日本现代战争电影也表现这种传统,看过这些电影的美国人会说这些电影是他们所看到的最好的反战宣传。这是典型的美国式反应。因为这些电影通篇都只讲牺牲与苦难,看不到阅兵式、军乐队、舰队演习和巨炮等鼓舞人心的场面。不论是描写日俄战争还是描写中国事变⑰,都是一个格调:泥泞中的行军,凄惨沉闷的苦战和胜负未卜的熬煎等等。银幕上看不到胜利的镜头,甚至看不到高喊“万岁”的冲锋,而是深陷泥泞、夜宿中国小镇,或是描写一家三代,历经三次战争而幸存者的代表,他们成了残废、瘸子、盲人。或者描写士兵死后,家中人集聚在一起悲悼丈夫、父亲,失去了生计维持者,仍然鼓起勇气活下去。英美式的骑兵队列那种动人场景在日本电影中是看不到的。伤残军人的恢复健康也很少被写成剧本。甚至也不涉及战争的目的。对日本观众来说,只要银幕上的人物时时处处都在尽一切努力报恩,这就足够了。这样,这些电影在日本成为军国主义者的宣传工具。电影的制作者们知道,这些电影是不会在日本观众中激起和平反战情绪的。

注释:

①见Percival Lowell, Occult Japan(《神秘的日本》),1895年,第106—121页。

②Watson W. Petrie, The Future of Japan(《日本的未来》),1907年。

③How the Jap Army Fights(《日军如何作战》连载于《步兵杂志》(Infanfry Journal),后以小册子出版)企鹅丛书,1942年,第54—55页。

④G. Eckstein, In Peace Japan, Breeds War,(G. 埃克斯坦:《和平时的日本,培育战争》)1943年,第153页。

⑤Nohara, K., The True Face of Japan,(K. 野原:《日本的真面目》)伦敦,1936年,第140页。

⑥《道元禅师清规》赴粥饭法中有这样一段话:“俟闻钟磬,合掌揖食,次作五思:一计功之多少,思彼来处不易;二思己德匮乏,不足以受供奉;三思防心远过,以遁世为宗;四思食如良药,为治疗枯骸;五思今受此食,以为成道。”——日译者

⑦《源氏物语》:日本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作者紫式部(978一约1018)。姓藤原,名不详(或云香子)。女歌人、文学家,后供职皇宫。紫式部是宫中女官名。《源氏物语》写于十一世纪初,以降为臣籍的皇子光源氏为中心,写宫廷贵族生活和一夫多妻制下的女性。54卷。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我国有丰子恺中译本。——译者

⑧桑塞姆:前引书,1931年版,第51页。

⑨即“和魂”与“荒魂”。——日译者

⑩素盏鸣尊:即《古事记》中“三贵子”之一的速须佐之男命(参阅本书第81页天照大神注)。——译者

⑪即尝新祭:新谷登场,先祭神祖而后食用。——译者

⑫《古事记》这一段的文字是:“(速须佐之男命)爬到天照大神机室上面,弄坏机室屋顶,把‘天斑马’倒剥了皮,从屋上扔了下来,天衣织女见了吃惊,梭子戳了阴部,就死去了。”(见周作人中译本第18页)——译者

⑬即“根之国”。——日译者

⑭本居宣长(1730—1801):“町人”(商人)之子,原名小津富之助,后改名宣长,后又改姓本居。江户中期国学大师。所著《古事记传》被誉为“国学的体系化总论”。“国学”:研究日本古典文献(《古事记》、《源氏物语》等)以探究、发扬日本民族精神之学。——译者

⑮准确的出处找不到,但类似的说法很多,现略举二、三例:“制斯道而正者,乃原道不正之故也”,云云(《古事记传·直毗灵》)。“法之所以无上之严,乃犯法者多之故也”(同上)。“如彼中国人者,其心本恶,事乱本多,故事无巨细,皆详悉纲定,以防之也。”(《古事记传》)。——日译者

⑯见《旧约·诗篇》第51篇第5节。——译者

⑰中国事变:七七事变后,日本官方把全面侵华战争称作“中国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称“大东亚战争”。——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