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夺宫 麻烦岂止是情人(第2/2页)

女皇却淡然一笑:是吗?若非你直言,朕还不知道。[10]

于是重赏朱敬则,后来还让他当了宰相。

呵呵,女皇并不糊涂,因为她是武则天。

武则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就连她的这个称呼也都独一无二。没错,她是姓武,名字却不叫则天。后者是她的尊号——退位后叫“则天大圣皇帝”,去世后叫“则天大圣皇后”。姓氏加尊号,就成了“武则天”。

这就等于称唐太宗为李太宗,唐明皇为李明皇,其实不伦不类。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不能称她为“周则天”。她建立的那个周朝,不但别人不承认,就连她自己,最后都只好宣布放弃。同样,我们也不能称她“唐则天”,因为“则天大圣皇帝”是武周的,不属于李唐。[11]

至于她自己起的名字武曌,则几乎从没用过。因为当她有资格发明这样一个怪字时,已经没人胆敢直呼其名。她本人当然也用不着。那时,她的自称是“朕”。

也只好叫“武则天”。[12]

然而就连这也大成问题。武则天,是则天皇帝,还是则天皇后、则天太后?都是,又不全是,不只是。其实对于正统历史学家,她就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制造的麻烦也远不止情人或名称,而是把整个系统和程序都打乱了。[13]

这当然因为她以女人之身而为皇帝。事实上,中华帝国并不乏女性执政者,只不过之前的吕后,之后的慈禧,都是女主而非女皇。女皇只有武则天,也只有她那个时代才会产生女皇。因此问题便很清楚:她为什么会当皇帝?

[1]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2]请参看本中华史第十三卷《隋唐定局》,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3]比如在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有推古女皇和持统女皇,新罗有善德女王和真德女王。

[4]见《宋书·前废帝纪》。

[5]以上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所附薛怀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元年十一月条。

[6]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二年六月条。

[7]薛怀义之死见《旧唐书·武承嗣传》所附薛怀义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天册万岁元年二月条。武则天此时是否有新情人并不能确定,一般猜测其新欢是御医沈男璆,请参看林语堂《武则天正传》,雷家骥《武则天传》。

[8]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9]拍马屁的人叫杨再思,两《唐书》有传,其言其事《资治通鉴》系于武则天长安四年七月条。

[10]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11]这里面一系列事件的时间表是: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二十三日,女皇武则天下令太子监国;二十四日,下诏传位太子李显;二十五日,李显即大周皇帝位;二十六日,武则天被软禁于上阳宫;二十七日,李显为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四日,李显宣布恢复大唐国号。

[12]则天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她即皇帝位时,是在洛阳宫的南面正门“则天门”;另说是典出《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不过就连这个称呼,也被后来的皇帝改了几回,比如“天后”“大圣天后”“圣帝天后”等。开元九年(721),著作郎吴兢编撰《则天实录》,开始使用则天二字概括性地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使用“武则天”称谓后,武则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称呼。

[13]比如《新唐书》便不但要有《则天武皇后纪》,还得有《则天武皇后传》。

释文(自右往左):天地日月星 载初授证圣 国臣正年月 万君照人生武则天造字不止于“曌”字,亦不止用于其名,考古所见武周时期墓志铭中有新造字近二十个,略编于上。据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