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2/3页)

俞青山厂里,送了一箱水果,两斤大米,四个月饼。

俞向海的级别没有他高,他收到的福利砍半。

叶七佳的节日福利也不错,除了月饼之外,有一块布料和一对毛巾。

俞满昌是临时工,不过也有节日福利,就是比起正式员工少很多,得到了一个月饼,半斤糖果。

他们收拾了一些方便携带的,给另一头的俞向清发了电报,买了票,坐上了火车。

俞向清现在已经下乡一年多了。

她当初下乡的时候,已经十八岁。

这是俞青山不想他们下乡,硬是让他们上高中,多留两年。

如果可以留级逃避下乡的话,他还会让他们走这条路。

俞青山不想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大字不是一个,后来出来了,为了识字,他吃了很多苦头。

他对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最起码要小学毕业,如果有本事,可以考大学,那更好,只是后来不能考大学了,还要下乡。

除了大儿子俞向海因为要提前顶班初中毕业之外,其他的孩子,都上完了高中。

上完了高中,再下乡,年纪就比较大了。

不会让他那么不放心。

俞向安现在十八岁,俞向清比她大一岁,今年十九了。

已经成年,但是在俞青山的眼里,还是一个孩子,一个被背叛的、需要家人安慰的孩子。

他们大包小包的上了火车。

这是俞向安第一次火车。

原主长这么大,没有乘坐过这种交通工具。

绿皮的、行驶速度也并不快,车上的人很拥挤。

他们没有买坐票,买不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没必要,四个小时就能到了。

俞青山准备了两张报纸,可以垫着坐一下,不过没有用得上的地方,根本没有空地给他们坐下。

顶多就是靠坐在自己的行李上面休息一下。

自己的包裹是要小心看着的,一个不小心,别人拿走了,就拿不回来了。

俞向安听到的口音几乎五湖四海,很多她都听不懂,不过俞青山可以,还能说几句。

顺带着跟她说说这个口音是哪里,那个口音是哪里的。

俞向安有些佩服。

“爸,你懂得真多。”

俞青山含蓄的笑了笑,“以前给人跑腿的时候,这些多少应该懂一些的。”要是听不懂,那怎么传话。

他们还吃了一顿火车餐。

不要票,只收钱,能买到肉。

一人只能买一份。

俞青山去买了一份,和女儿两个人分了。

一份的量很足,足够了。

这四个小时过得很艰难。

一开始还好,有新鲜感,后来,新鲜感没有了,种种问题浮了上来,吵还好,挤挤也能忍受,重点是味道。

俞向安被俞青山护在背后,免去跟人直接人挤人,但是味道是没办法隔离的,现在天气热,很容易出汗,加上这时候很多人是用不起肥皂清洁的,挤在车厢里,这么多人,可以想象。

俞向安:“……”

是我太天真。

之前她是哪里来的自信可以一个人坐火车去找俞向晏?

不是可以忍,但是估计会被折腾的够呛。

好不容易到站了,俞向安呼吸着外面的清新空气,十分感动。

果然是失去后才珍惜。

她回程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个口罩。

俞向清已经在车站外面等着了,她举着一个纸皮,纸皮上写着一个俞字。

一出站,俞向安就看见了。

“爸,你看,那!”

俞青山顺势看过去,看到了自己四女儿。

她比下乡之前晒黑了,也长高了一点。

俞青山深吸了一口气,喊了她一声,“小清。”

俞向清听到声音看过来,眼眶红了,“爸,我在这里。”她小跑着过来,看到他们大包小包的,结果了俞向安手里一个包,想要再去拿俞青山手上的,俞青山拒绝了,“我不用你帮忙,你帮你妹妹拿吧。”

俞向安:“在这里等了多久?”

一边问心里有些新奇,她们是两姐妹,长得有三四分相像,看着看着感觉有些奇妙。

俞向清看到妹妹,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来,“没多久,没有晚点,一段时间不见,小安,你长高了,还变白了,你看我,现在黑了多少。”

俞向安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看她这反应俞向清哈哈一笑,“你这是什么表情?我下乡又不是你的错,下乡了还想不黑,那得多天生丽质啊。”

看着很开朗的样子。

俞青山点了点头,看着外面的大太阳,“这里去你大队那边远吗?”

“不远,我跟队里借了牛车,就在车站外边,坐牛车回去很快的。”

“你会驾牛车?”

俞向清有些讪讪的,她努力过了,还是不行,“不会,我请知青院一个老大哥帮忙的。”

“对方会不会等得着急了,我们快出去吧。”知道有人在外面等着,俞青山皱了皱眉头,“你不用跟人借车的,这些东西拿得动。”

俞向清摆摆手,“哎呀,没什么的,你们坐车肯定累了,我们回去慢慢说。”

出到车站外面果然有个小伙子站在一辆牛车旁,等在那里。

看到他们出来了,笑了笑,“叔叔你们好。”

俞向清介绍,“这是我爸和我妹妹,这是我们知青院的老大哥郑科,平时挺照顾我们这些新人的。”

俞青山点头,“你好,多谢你照顾我女儿。”

“叔叔客气了,我也没做什么。”

俞向清招呼:“上车吧,别在这里晒了。”

把包裹都放上去,人也坐了上去。

俞向清说的没错,这里确实离她的牛角大队不是很远,也就是坐着牛车走了一个小时。

这比红星大队到公社的距离多了一半,而且看着周围的房屋,还有路过的人的穿着面貌能得出判断,这里比他们那边的生活水平要差一些。

俞青山和俞向安都没说这叫不远的话,俞向清自己心虚了,解释:“这真的不远,往下的几个大队那才叫远呢,最远的那个,要走半天。”

到了牛角大队之后,他们去了俞向清在这里租住的人家那里。

在路上俞向清已经跟他们解释过了,“陈奶奶人很好,但是她儿子在外地部队,没办法照顾家里,她儿媳妇生孙子的时候难产去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虽然不愁吃穿,但是家里缺少人帮个手,她还希望我多少能教教她的孙子孙女读书认字,我们各取所需,处的很好。”

她有些忐忑,怕她爸觉得她从知青院里搬出来太冲动了。

当然实际上,俞青山并没有那么想,他仔细的问了她搬出来的经过,得知是她舍友老是喜欢占她便宜,知青院里又没有其他的空床位,无奈之下才会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