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第3/3页)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大力发展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开办新式学堂,包括编练新军,各方面都颇具成效。可以说,从资历、能力、经验、实力、人脉等各个方面,当时全中国要找出一个能和袁世凯比肩的,确实很难。

1912年3月,孙中山和袁世凯有过唯一的一次会面。在那次会面中,孙中山提出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希望由自己主持,10年内,在全中国修成20万里(10万公里)长的铁路。后来,他又调整为10万英里(16万公里)。

曾经力挺詹天佑主持建造中国第一条自主铁路京张铁路的袁世凯,听完笑了笑,随即大力表示支持。

结果如何?

在孙中山提出造铁路计划的103年之后——截至2015年底,在近几年我国大力修建铁路的背景下,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才刚刚到达12万公里(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数据。这个里程仅次于美国,已居世界第二)。

革命需要理想和激情,但治国还是依靠理性和实践。

6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全盘控制下,清廷颁布了退位诏书。

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递交辞呈,并同时推举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参议院召开选举大会,17省代表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获得17票。

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但依然充满混沌和迷茫的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袁世凯与各国公使合影。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经明确拒绝孙中山的“五国银行团”(加了日本)随即放款2500万英镑

馒头说

首先要郑重说明一点:写这篇文章,没有半点贬低孙中山先生的意思。

如果你看过孙中山早年从事革命的那些史料,你会真的很佩服他的坚定信念,尤其是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他的理念,包括他的行动,都使他无愧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和开拓者的荣誉。

但另一方面,他一生的重要对手袁世凯,长期以来还是有被低估乃至过分贬低的嫌疑。

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呈现袁世凯逼宫清廷的前前后后,可以说,袁世凯在1912年前后逼迫清廷退位,是一场完全值得纪念的“不流血革命”。那真是一幕精彩好戏,袁世凯的城府、手段、胆识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对袁世凯这个人,更多的还是一声叹息。

一个各方面能力和资源都明显高过同时代任何人的枭雄,凭自己的实力开拓了一个大好局面,最后却下出了一着大臭棋。

当然,这和当时袁世凯身边一群劝进的谋士,以及他的熊儿子袁克定脱离不了关系,但他本人肯定也是难辞其咎,错误估计形势,去开历史的倒车。

一个国父,一个国贼,一念之间,一世英名。

[1] 1910年由英、美、德、法四国在华开设的汇丰、花旗、德华、东方汇理四银行组成四国银行团,企图垄断对华贷款。

[2] 《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陈锡祺主编,中华书局。

[3]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人称“袁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