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乩坛实录(第2/5页)

王生祈佑护并祈指示

悟仙谈:无关。吾能指其迷津者,即因其亦有道功,想定不负吾心,故敢明告耳。惟其所用之功欠名人调,体亦多被幻影幻形所扰,以故不能获进,反与体中有害。

施生问家内屡犯口舌主何吉凶

悟仙谈:无关。可于祖茔中心埋一石制如意,即可免去口舌。吾仍去听经,明日酉末来,不可早请。近日吾师在城东故克离身。

请训(二十五日酉末)

金到。吾师赴会,少时即到。昨晚吾师谓吾窃物,定尔等所告,使吾受责,以后不可为,作吾罪。退。慎听,肃静。

悟到。一、洞二翁未来,因在吾师处,不可离身。诸君有事可代为致意。

批李生命运:李公性和顺,而遇事无断。所以运虽佳,而仍不能上进。相貌无奇,惟双肩如峰,不佳,然亦无大碍,只主晚进耳。权骨稍隆,虽不足为三山得配,亦可稍掌正权。如无积损,尚有六级望。唯须四十岁后,始见大发。财亦须同年见旺。

悟仙释灵魂之意义:灵魂名词虽一,实为二物,如简单言之,决不能明,今用数事以证灵之有无。查人多论学而后知,所以为无灵之意,然则婴儿初生知食,并知用口唇吮乳,及鸟类觅食做巢与类此者,种种之事,又有何人教导?灵之为物,即肉体之主人翁,耳目口鼻即灵之用俱,如耳之闻声,如无灵即闻之又何能知之?因五官四肢,均系死肉,如将其取下,或已死之人,与草木又有何别?所以无论何人,亦不得谓无灵。然虽有灵,而不能直宿体中,必须魂为其舍。所以人死后,魂既无归,则灵亦无依矣。后篇尚多,明日酉正谈,诸公如乐闻,吾可详为解释,唯须费时日。

请训(二十六日酉正)

“金鼠”到,吾师赴会少时便回,故日日时有晚归。师回。

洞师谈:近日不晤,念念。筏宝航慈渡迷人,因而悟公讲灵魂,笔答口问真乐乐,胜于檀板与金罇。逐日笔谈,生趣不少,故吾数日随师,反觉闷闷。今吾少谈数言,到吾师处。请悟公来。

悟仙谈:扶笔不可随意,以免误笔费时。续谈“灵魂”:魂既为灵舍,体即为魂庐,所以魂有时离体,人即现迷离,而不能致死者,因尚有灵在,然因其无舍,不能行其权耳。如灵一旦有失或散,则魂即在体,亦无所用矣。如灵不散,人永不能死矣。如世上暴死与受刑死者,死后只有魂,而无灵也,因其灵已被催散。如灵不散时,即肉体如何伤损,亦属无关,所以修道者,只修其灵,不问魂及肉体耳,因灵只要稳固,不但生前延寿,死后亦无灵散之虑。所以修道者,首须养灵,养灵之道在养德,因有德则心无愧,无愧则心平,心平则性定,定极而生静,静极则灵固,灵固而原真生矣。今日时间过久,吾须赴师处。明酉谈。

问某关之案件究系何人请明示(二十七日已初)

洞师谈:汝所问事,“钱钱钱钱钱”。

以所示未明,请复明告。

悟仙谈:适洞翁所告甚详,无须再告。

请训(二十七日酉末)

悟仙谈:吾候多时何不信乃尔。后吾定时决不可失信为要。及扶笔者不可更人。即稍有辛苦又有何害?

悟仙批示徐生命运:徐公为人明慎心小,亦有遇事不断之性。命运无奇,骨格甚好,虽无特异,然四肢五官相配。至四十二岁交运,定可发达。财甚好!亦稍占友寅之助。祖产不易得,自成家业。官仍有三级之望。今时已久,明酉初谈灵魂。

问所办之人是否于此有关,恐有损阴骘祈告知。

汝无损,吾则损矣。今已由洞翁指明,勿可再问。

请训(二十八日酉初)

洞师谈:日昨悟仙来时,诸生多有不恭,及酉正未到,悟仙不乐,吾亦甚愧。诸生不信则已,如请时,即须礼迎礼送。听训时,须端立肃静。俟后不可再有似此事发现。如何人不遵,定不施训。少时悟仙即到。

悟仙批辛生命运:辛公性忠诚,可佳!处世勤慎,命运平常。幼时多受亲谊之助,青年奔波,稍劣。多生逆境!中晚年均好。下颚骨长尖,主寿高。晚景好,财亦好!官须三十三岁,如无积损,有五级望。今赴师处。晚间戌正会。

请训(即日戌正)

洞师谈:吾今大醉!吾师赐吾等酒果,不觉食饮大醉。吾等有何德,配请吾师赐酒?!愧甚呀,愧甚!诸公可虔心待吾师致词。吾师即到,诸生叩迎。扶笔须虔心,注意。师到,吾退。

吕袓:哈哈!诸君吾素知之甚详。周关张诸生心可佳,甚好!然吾生无学,恐有负汝等所望。吾即吕洞宾是也。想诸生素有所闻。余已来此数十日,余徒洞明屡请余来致词。奈因心诚者只周生数人,余者只敷衍唱诺,故余不愿为此无益之劳。望诸君无谓无神,因汝等无人指迷,亦无确据可使诚信不疑,亦无所怪也。以后多听予徒悟真等言论,日久即可了性。今予饮酒过多,不便多谈。予徒洞明有言,予退。

洞师谈:今吾师来此,缘非浅少,望多注意言中之妙意为要。以后如汝虔心,吾可常请吾师来此训教。刻均随吾师赴城东,明日如吾师色喜,吾可为等请之。

请训(二十九日)

今晚戌初,吾或随师来,诸生可用椅设一位以为师坐,可不须设他位是要。吾须先回,以便不误师唤。

吾师即到,诸生少待。师到时,勿论书画,均须详细录清,内中妙意,非同平常。吾迎师来。

师谈,肃静,吾退。

吕祖谈:哈哈!诸公缘实非浅,今本回山,予徒洞明挽予来此致训。

洞师谈:师驾已回山,吾均须随往,二日后回。

请训(五月二日午正)

洞师谈:数日不晤,念念。昨随师去,正值回报秦灾奇重。吾师似携吾等援救,须赴秦十四日始回。所以悟仙拟先传诸生学习静坐,以为养性之初步。唯应传否,须由悟仙择定,不可任人皆知。今晚酉末戌初悟仙来此。

请训(即日戌刻)

悟仙谈:嗳!秦民何辜,遭此奇灾!父子相食,夫妇离散,鸡犬无闻,草木殒绝!师闻大伤,即奏明玉帝,并代叩免,减轻斯灾。奈人心过乖情无可赦。师拟携徒百余赴秦,以尽万一耳。今可传静坐法,俟回时,续谈“灵魂”。传静坐,准周关张白李席关王数人外,均不准,俟回时,再行酌准。如背吾私授者,定行重惩。肃静慎听。有事先答,无事可将余人回避。(静坐法守秘另录)

请训

吾亦望广纳弟子,奈无师命,不敢妄为。汝敬神仙甚诚,好!可长此不怠,自有神佑,前途好,惟官财运多过,以后尚有平平运九年。此外修真了性以遗子孙。明日赴秦,十四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