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禁锢的开始(第3/3页)

当时幸亏有半个营的罗马士兵保护着保罗,并将其安全护送到一个海滨城镇,可能就是从那里,他搭船回到了罗马。据基督教传说,他在罗马被监禁两年后,约公元62年,终于被罗马当局处死。

保罗去世数年后,他生前经常担心并反复预言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罗马人摧毁了耶路撒冷。耶和华神庙的遗址上建起了朱庇特神庙,耶路撒冷被更名为埃利亚·卡皮托里那,犹太成了罗马的叙利亚—巴勒斯坦行省的一部分。城中原来的居民不是被屠杀就是被流放他乡,在废墟周围数十米之内不准有人居住,违者处死。

圣城的毁灭对犹太基督教徒而言是灾难性的。在此后的好几百年间,犹太内地的小村庄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人,他们自称“穷人”,不断地祈祷,并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他们是原先耶路撒冷犹太基督教徒中的幸存者,公元5世纪到6世纪的书中经常提到他们。他们远离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奇特教义,其中对圣徒保罗的痛恨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7世纪之后,我们就再也寻不到这些所谓的拿撒勒派和伊比奥尼派(3)的踪影了。获胜的伊斯兰教徒将他们斩尽杀绝了。不过,即使他们能够再残存数百年,也无法扭转历史的必然。

罗马把东南西北辽阔的地域统一成一个庞大的政治联合体,人们在观念上接受宗教世界化的条件已经具备。基督教既简单又实际,且对人们有一种直接的感召力,因此注定要成功,而作为竞争对手的犹太教、米思拉斯宗教行会等教会组织则注定要失败。然而不幸的是,某些与这种新宗教的初衷明显相悖的令人生厌的特点,始终未能彻底地被根除。

那艘载着保罗和巴纳巴斯(4)从亚洲到欧洲的小船,也带来了仁慈和希望。

但是一位不速之客也偷偷溜上了船。

他戴着圣洁和美德的面具。

但残忍和仇恨却藏匿于面具之下。

他的名字就是宗教专制。

————————————————————

(1) 位于罗马城南的一座山峰。

(2) 盖尤斯(约130—180):古罗马法学家,后于5世纪被罗马皇帝宣布为5个罗马法学权威之一。

(3) 拿撒勒是耶稣的故乡。伊比奥尼派为早期基督教的苦修派别,强调基督教义中的犹太教成分。他们奉耶稣为弥赛亚,仅用《马太福音》,反对背弃犹太律法的保罗。

(4) 巴纳巴斯:即Barnabas,原名约瑟,生于塞浦路斯东部著名城市萨拉米斯,后移居耶路撒冷。因其禀性宽厚,富有信德,使徒们称他为“巴纳巴斯”,意为“鼓励者”。公元75年,巴纳巴斯在萨拉米斯被视基督教为异端的犹太教徒乱石砸死,以身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