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建国太晚的国家(第3/3页)

人类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保证让大多数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在世界大战之前,普通的德国的工人和农民虽然算不上富裕,而且还受着严格的纪律约束,但是与其他国家同一阶层的人相比,他们却吃得更好,住得更好,而且更加有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

所有这一切都随着世界大战的不幸结局而化为乌有。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它不属于本书要讨论的范畴。由于德国战败,它失去了50年前取自法国的繁荣的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地区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战败国法国割让给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由法国收回——译者注),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失去了商船队,还失去了1864年战争后从丹麦人手中夺来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一部分。另外,数千平方英里的前波兰领土(已被德国彻底同化)也从普鲁士划走并归还给波兰。于是,这片沿着维斯瓦河从托伦到格丁尼亚和波罗的海的宽阔的长条地带又重新置于波兰王国的统治之下,这个国家又可以直接通向海洋了。18世纪腓特烈大帝从奥地利抢来的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德国。但是,许多宝贵的矿藏已经割让给波兰,尽管纺织业还由德国控制着。

至于其他方面,德国被剥夺了50年中抢来的一切,它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也被其他国家重新瓜分了,那些国家已经拥有太多的殖民地,甚至都没有更多的人口可以向殖民地输送。

从政治角度看,《凡尔赛和约》可能是一个完美的条约,但是从应用地理学的观点看,它却使人对欧洲的未来感到绝望。我以为,那些持怀疑论的中立国家想给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已故的克列孟梭(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先生每人一本《基础地理手册》并没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