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第2/11页)

【原文】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直解】桑土,是宜栽桑树的地土。蚕,是养蚕。降,是下。丘,是高地。宅,是居。土,是平地。兖州水患最甚,凡是宜桑之土,都渰没了。今水落土干,桑树渐盛,可以养蚕而取丝矣。往时兖州之民,都往高处避水。今桑土既蚕,由是都从丘陵下来,居于平地,不苦于卑湿矣。兖州之土,无不平,于此可验。

【原文】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

【直解】坟,是土脉高起的模样。繇,是茂。条,是长。兖州水患既平,土宜可辨。故辨其色则纯黑,性则坟起。土性既复,地利可兴。故其草则繇而蕃茂,其木则条而长盛。盖兖州居河济下流,水未平,则为卑湿,于草木不宜;水既平,则为沃衍,于草木最宜。故特举以为证也。徐、扬二州言草木,亦是此意。

【原文】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

【直解】贞,是正。作,是耕治。同,是同于他州。禹定兖州之田,则居中下为第六等,其赋则是最薄的正额,为第九等。不曰下下而曰贞者,君天下者以薄赋为正也。这地土且便不起科,必待耕治,十有三年,生理尽复,然后使同他州办纳税粮。盖兖州当河下流,被害尤剧,今水患虽已平治而生理尚是艰难,故特加宽恤。圣人爱民之仁如此。

【原文】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直解】贡,是下献于上。田里出的税粮叫做赋,地方产的物件叫做贡。篚是竹筐之类。织文,是织成文采的币帛。禹既定田赋之等,又制贡物之宜。兖州厥木惟条,其树多漆,则使之贡漆;桑土既蚕,其地多丝,则使之贡丝;至于织成文采的币帛,乃丝中之贵重者,则又使之盛于筐篚以入贡焉。盖漆所以制器,用丝与织文所以备章服,皆国用之不可阙者,故因其所有而取之。

【原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直解】水中行船叫做浮。济、漯,是二水名。济水旧志出河东郡垣曲县王屋山东南,今在河南怀庆府济源县,西至温县南入河漯水,是河之支流。禹因济漯二水,皆可通河,故定兖州之贡道或去济水近便的,则浮舟于济以达于河,或去漯水近便的,则浮舟于漯以达于河。达河,则达帝都矣。以上都是经理兖州的事。

【原文】海、岱惟青州。

【直解】这是定青州的境界。岱,是泰山,在今山东济南府泰安州。禹既分了青州,遂定其境界。东北跨大海,西南到泰山,这地方都属青州。即今山东济南、青州、登州、莱州四府,与辽东之广宁、沈阳、开原、盖州,诸卫都是。

【原文】嵎夷既略。

【直解】嵎夷,是地名,在今山东登州府。《尧典》说宅嵎夷,就是此地。略,是制为经界的意思。嵎夷在青州极东迫近大海,地方最远,施功为难。今水患尽去,可以正疆界,画沟涂,而其地皆已经略矣。远地如此,则近者可知,是青州之土无不平也。

【原文】潍、淄其道。

【直解】潍、淄是二水名。潍水,出今山东青州府莒州箕屋山,北至莱州府昌邑县入海。淄水,出今山东济南府莱芜县原山,东至青州府寿光县入济。青州有潍淄二水,向尝泛溢,今则潍水入海,淄水入济,各循其故道矣。是青州之水,无不平也。青州地虽卑下,然去海甚近,水易归壑,又不当众流之冲,故用功简省于他州如此。

【原文】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直解】滨,是水边。广,是广阔。斥,是斥卤,其土味咸,可以煎盐的去处。禹辨青州之土有二样:在平地,则其色洁白,其性坟起;在海滨,则一望广阔,又斥卤而咸。先辨其土宜,而后可定贡赋也。

【原文】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直解】青州之田居上下,较之九州为第三等,赋居中上,较之九州为第四等。

【原文】厥贡盐、,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丝。

【直解】盐,是咸土煎成的。,是细葛。错,是杂,海物非但一种,故叫做错。畎,是山谷。枲,是麻。铅,是黑锡。怪石,是怪异之石。莱夷,是莱山住的夷人,即今莱州府地方。牧,是畜牧。,是山桑。禹定青州之贡,有一州通出的,有各处所产的,如盐与细葛,并杂出的海物,皆服食燕享所需,此通一州之贡也。如岱山之谷所出,有丝与枲,可以为衣服;又有铅与松木怪石,可以为器械屋宇;莱山夷人牧放的去处,出那山桑之丝,最是坚韧,可为琴瑟之弦;缯帛之用者,则盛于筐篚以入贡。此随地所出之贡也。

【原文】浮于汶,达于济。

【直解】汶,是水名,出莱芜县原山之南,西南至汶上县入济。禹定青州之贡道,以汶水去济最近。而济水与河相通,则使浮舟于汶,由西南达于济。达济则达河,而帝都可至矣。不言达河者,因前兖州已言浮于济漯达于河故也。以上都是经理青州的事。

【原文】海、岱及淮惟徐州。

【直解】这是定徐州的境界。禹既分了徐州,遂定其境界。东至大海,北至泰山,南至淮水,这地方都属徐州。即今山东兖州府南直隶徐、泗、宿、海、邳等州,都是。夫七州疆界,都只举其二,至此独载其三边者,盖止说海、岱,便与前面的青州相同,止说淮、海,便与后面的扬州相同,必须说海、岱及淮,才见得是徐州的疆界。

【原文】淮、沂其乂,蒙、羽其艺。

【直解】淮、沂是二水名。淮水,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栢县,东至淮安府地方入海。沂水,出今山东青州府沂水县,西南至邳州入泗。乂,是治。蒙、羽是二山名。蒙山,在今山东兖州府费县。羽山,在今海州赣榆县。艺是耕种。徐州之水,淮、沂为大,往时都泛滥逆流。自禹功既施,则淮入于海,沂入于泗,而二水皆得其治矣。至于蒙、羽二山,向为淮、沂所包,今水患既去,地利可兴,而皆得以种艺矣。淮、沂治,则凡水之流者可知;蒙、羽艺,则凡地之高者可知。

【原文】大野既猪,东原厎平。

【直解】大野,是泽名,在今兖州府钜野县。猪,是停蓄而复流。东原是地名,即今兖州府东平州地方。徐州之泽有大野,是济水横绝的去处,往时不免溃决。自禹功既施,于是大野始能容受众流,有蓄有泄,而既猪矣。至于东原之地,是大野环抱的去处,为济水所经,今则水患尽去,而已厎于平矣。大野猪,则凡水之止者可知;东原平,则凡地之平者可知。于此见徐州水土无不平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