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劫案(第2/4页)

千钧一发之际,田中玉的部队收到了绑匪传出的一封信。

那封信,就是被劫持的鲍威尔写的。信里说:

建国自救军的首领命令我们给你写这封信,要求你命令你的部队立刻停止射击,否则土匪就要杀死所有的外国人质和中国人质。

——外国人质代表J.B.鲍威尔

这是土匪得知鲍威尔是记者后,让他写的这封信。而鲍威尔答应写的条件,就是先要将被绑乘客中的妇女和儿童全部释放。

在鲍威尔的信发出后,土匪信守诺言,释放了全部妇女和儿童,包括前面提到的露茜小姐。其实不仅如此,据赵焰《晚清之后是民国》一书考证,当时土匪还释放了另外一些人质:和孙中山的组织有联系的;曾参加过海州暴动和亳州暴动的;家里不足四十亩地的;有医务百工技艺的。一家人同时被掳的,只留一个,有父的不留子,有兄的不留弟,有夫的不留妻。

孙美瑶似乎在用行动说明,他们的土匪,和一般的土匪不同。同时,他也在释放“不想鱼死网破”的信号。

在释放一批人质之后,土匪手中总共还有20个“洋票”和30个“本票”。

一位叫李·所罗门(右二)的“洋票”曾在后来的记述中,这样描写到达抱犊崮时的情况:“头12小时内,我们都只穿着衣衫、内衣或睡衣,等到了首座堡垒时,匪徒们才发回给我们自己的衣物。总之,我们与匪徒几乎没有分别,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匪徒的穿着有一部分是他们从火车上偷来的,其余则是他们自己的。有些匪徒有四五件中式外套和一些我们的衣物。他们个个有手表、珠宝等东西,新来这儿的匪兵大多衣衫不整,然而武器装备齐全精良。”

鲍威尔的信引起了各国政府的一致担心,它们纷纷施压北洋政府:为了保证人质安全,不许使用武力!

不能打,怎么办?

那就只能派人开始和谈了。

4

5月15日,政府和土匪的第一次正式谈判开始。

官方派出的代表规格很高:山东督军田中玉和山东省省长熊炳奇,绑匪方面派出的代表叫周天松。

周天松带来了绑匪的条件:一、政府军解除包围,撤回原防;二、收编匪军为一旅,以孙美瑶为旅长;三、补充军火。

等到这些条件提出,孙美瑶这次劫持的目的才完全浮出水面:1923年,孙美瑶的队伍在官军的连年围剿之下,已经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所以他们策划了这次震惊中外的“临城火车大劫案”,目的绝不仅是为了求财,更是为了自保——求被招安。

除了第三条不可接受外,前两个要求对于政府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但双方要签字时,匪方要求外国人和邹县、滕县、峄县三县士绅一同签字担保官方履行条约。

原来,孙美瑶还是信不过政府。民国八年,有一支土匪也做过一次绑票,政府答应“释放肉票,既往不咎,收编招安”,但释放人质后,17个土匪全部被杀。

政府表示同意,双方签字画押。

眼看谈判成功,在山东“督阵”的交通总长吴毓麟随即往北京发了封电报,表示自己“义愤填膺”,自愿入山当人质,交换“洋票”提前释放。

当时外媒对“临城火车大劫案”的报道

这一“义举”让在北京的政府官员感动不已,时任总统黎元洪立刻发电嘉奖,一干官员接连发电,劝阻吴毓麟不要“投井救人”。其实,吴毓麟到了山东后,每天都在打麻将,没有过问任何事情,就等着谈判达成后发出那一封电报,然后载誉回京。

但吴毓麟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5月16日,山东督军田中玉下令政府军解除包围,并任命孙美瑶为招抚司令,希望开始释放人质。但孙美瑶当着官方代表的面,撕碎了“委任令”,表示不承认之前签订的条约,官军先全部撤退,然后他召集山中领袖举行会议,再提出正式的条件。

土匪变卦了。

5

孙美瑶之所以会变卦,还是因为他的土匪本性。

一看政府那么轻易就答应了自己的条件,孙美瑶不禁开始后悔起来:条件开低了!

在和山寨里的众人商议之后,孙美瑶重新开出了条件:一、任命张敬尧为山东督军;二、将自己部众改编为两个师;三、将滕县、邹县、峄县作为势力范围,政府军撤出一百里外;四、苏、鲁、豫、皖四省“同道”中人须一律予以收编;五、六国提供保证。

这些条件开始变得越来越荒谬,北京的政府火气也开始越来越大。到京述职的山东督军田中玉力主“改抚为剿”,内阁总理张绍曾也表示支持。不过这个计划被泄露了出去,各国使节也开始不断劝阻中国政府:不许动用武力!继续谈!

为了避免动用武力而使得本国人质遇难,外国使节们找到了当时北洋政府的实力派曹锟,希望他劝说政府不要动用武力。

这场大劫案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成了各方势力达成自己目的的一种工具——曹锟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借助洋人继续扩大和巩固自己势力的机会。在答应美国公使舒尔曼不使用武力之后,曹锟也得到了美国人对于他挤走黎元洪,当选民国大总统之后的一些承诺和约定。

在曹锟的强烈反对下,动用武力的提议被否决了。田中玉只能亲自去找曹锟,汇报自己的想法是“明剿暗抚”:明面上强硬宣称将使用武力,但暗地里还是以安抚为主,等土匪自己“扛不住”。

田中玉的想法还是对的。

由于官方不肯答应条件,抱犊崮的土匪们开始慢慢慌了起来。思虑再三,孙美瑶在外国人质中找了一名法国人,中文名字叫作裴雨松。裴雨松在“一战”的时候得到过勇士勋章,土匪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于是便让他宣誓肯定会回来,然后就让他带着新的条件下山去接洽政府。

裴雨松一下山,就失去了踪影。这种行为让土匪们大吃一惊:原来外国人也会不讲信用!

无奈之下,粮食紧缺的孙美瑶只能先同意,让外界送些粮食进来,不然人质和土匪们就都要饿死了。

红十字会驻华代表克劳立刻答应了孙美瑶的要求,雇了一支苦力队,往抱犊崮送来成箱的青菜罐头、面包和牛肉。“洋票”在抱犊崮的生活条件顿时好了很多。

有意思的是,克劳在送食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质急于给家人写信,让苦力带下山。有生意头脑的克劳立刻临时设计了两款邮票,要求人质寄出的信,必须购买由他制作的“土匪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