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第2/3页)

这是特斯拉对于未来“手机”的一段论述,其中说道:“只需携带一个造价便宜的,体积又不会超过手表般大小的装备,你就可以在千里之外,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岛上都能和对方对话了。”所以有些人就说是特斯拉最早预言了手机。但事实上,和特斯拉同时代甚至早于他的,提出“手机”概念的科学家有很多,“想到”和“做出来”毕竟是不一样的

但事实上,马可尼与特斯拉各自独立发明了无线电技术,英国承认了前者的专利,美国承认了后者的专利。之后美国又撤销了特斯拉的专利(一个原因据说是马可尼在美国有财团支持,包括爱迪生),但在1943年又恢复了特斯拉的专利(可能是出于避免支付专利费的考虑)。

比如,说特斯拉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利发电站。那座水利发电站就是著名的尼亚加拉水电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但不是特斯拉设计建造的,而是当时承接工程的西屋电气公司委派的一个叫乔治·福布斯的苏格兰工程师设计建造的。

不过,福布斯确实使用了特斯拉的交流电发电机和交流电传输的原理。而特斯拉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用交流电发电同时点亮9万只灯泡的“神迹”,是他效力的西屋电气公司拿到尼亚加拉水电站订单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特斯拉其实早于伦琴发现了X射线。特斯拉确实研究过X射线,但他的包括X射线在内的大部分研究资料,都毁于1895年发生在他实验室的一场大火——这确实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所以至于到底他研究X射线到了什么地步,其实是没法证实的。

比如,说他早就实现了无线电力传输。特斯拉确实是最早系统提出无线电力传输的人之一,也制造出了著名的“特斯拉线圈”(一种制造高压的变压器)。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他完成了可以应用于实践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当然,他提出的设想和为之进行的尝试和努力都让人敬佩,这也是现在埃隆·马斯克把他们公司纯电动汽车命名为“特斯拉”的原因。

顺带提一句的是,关于那个“特斯拉曾制造出1亿伏特电压”的事也没有根据,有证据表明的是,特斯拉曾制造出接近2000万伏特的电压,但从没超过这个数据。

最初建造沃登克里弗塔的一大目的,其实是实现全世界的无线电广播传输。但是在马可尼率先发明了无线电之后,特斯拉背后的摩根财团撤销了资助

至于那个“是特斯拉制造了通古斯大爆炸”,就更没有任何依据了(通古斯大爆炸请参看本书收录的“一场神秘的超级大爆炸”)。

传说是特斯拉利用他建造的“沃登克里弗塔”制造了那次著名的大爆炸,证据之一就是那座塔所在的位置和通古斯地区的纬度相同,但其实相差很远。最关键的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在1908年,而1906年时,沃登克里弗塔的员工已经基本全部撤离,塔处于停用状态。

而阿波罗登月、太阳系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吧。

4

事实上,特斯拉在晚年陷入了关于“宇宙理论”的研究而不能自拔。

晚年特斯拉

1936年,80岁的特斯拉发表了一篇论文,这就是后来被网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引力的动态理论》。在这篇文章里,特斯拉试图建立他基于牛顿“万有引力”的“大统一场”论,而全盘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从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来看,任何在当时被视为荒谬的理论或学说,在通过时间的检验后未必是真的荒谬。我们现在不敢说爱因斯坦的理论肯定是对的,特斯拉的研究肯定是荒谬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关于所谓特斯拉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火星登陆”“人造星球”“空间传送”“时间旅行”“引力门系统”“引力墙”“光子墙”“粒子墙”的说法,都没有找到任何依据。

1943年1月8日清晨,在美国纽约的“纽约人旅馆”3327房间,一名叫爱丽丝的女仆发现了一具躺在床上的尸体,那是尼古拉·特斯拉的尸体。

经法医检验,87岁的特斯拉确切死亡的时间应该是1月7日晚上的10点30分左右,死因是心脏衰竭。

在特斯拉生命的最后10年里,他一直住在各种旅馆里,经济拮据。他赚不到钱吗?并不是。按当时的专利权许可使用费标准,使用者每生产一匹交流电就必须向特斯拉缴纳1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但是,特斯拉放弃了这个专利,让全世界人类免费使用。

特斯拉去世后,他的大脑并没有像网络传言的那样被“摘去研究”,他的遗体是被完整火化的。也没有任何证据和资料证明他曾经做过脑力和智商测验。

关于他11次拒绝诺贝尔奖,也没有任何资料或证据可以证明。但是,他确实入选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提名,诺贝尔奖基金会曾承认过,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首选人物,是特斯拉和爱迪生(后来颁给了对X射线研究做出贡献的布拉格父子)。

“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这是特斯拉自己说的话。

特斯拉虽然不是伟大的、全能的“神”,但他毕竟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再细化,是一位天才的电气工程师——这是无法辩驳的客观事实。

196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为了纪念他的成就,“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从此被命名为“特斯拉”。

这种实实在在的认可,可能比说他的各种“神迹”要靠谱得多吧。

特斯拉在75岁时登上了《时代》封面

馒头说

说句实话,在中国的“特斯拉造神”运动中,央视功劳不小。

2009年6月,央视10套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曾播出两集纪录片《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这部纪录片的主要线索来自俄罗斯自由作家兼编导维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摄的“纪录片”——《特斯拉:世界之王》。这位编导还拍摄过下列作品:《通古斯入侵一百年》《第三帝国的飞碟》《月球秘密区》等。

所以,就不多评论什么了。

特斯拉之所以由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而被持续“神化”(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是),成为一个“全能的存在”,除了他本人确实有一个天才的大脑,还来自我们自己的两类心理。

一类,是我们的悲情心理。在我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似乎都应该是怪才,不食人间烟火,淡泊一切名利,终生艰苦清贫。特斯拉在这三方面确实很符合条件,所以也符合人们的这种心理,进而就会有不顾一切拔高他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