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后世番外三(第2/4页)

“和平都是打出来的,都是靠实力争取来的,哪有天上掉下来?佛也罢,魔也罢,总要有人去做一些事儿。我们啊,不出力,但要知道,学着会花钱,不能拖后腿,明白不?”

“明白!”

两个孩子吼的气势汹汹,两双眼睛亮晶晶的,一看就是很有做“纨绔”的巨大天赋。

爸爸老怀甚慰,临睡前和妈妈感叹:“小康和小安啊,将来一定幸福安康,快乐无忧。大哥大姐要是对他们不好,我打断他们的腿。”

妈妈重重点头,随即安慰醉酒的爸爸:“小康和小安都是好孩子。大哥大姐都喜欢他们。我们应该可以放心。”

*

月牙儿弯弯,星星眨眼。小康在自己的小床上翻个身,听着外头隐隐的海风海浪声,琢磨着这些年来后人的行为举动,开心,想笑。

按照血缘来讲,爸爸这一支是弘曚的后人。

弘晏只娶一个妻子,后面子孙也随了他;弘南没有孩子,弘北没嫁人自己生了一个,后面子孙也随了弘北的任性。

弘曚却是真正做到汗阿玛的期待,光儿子就有二十六个养住了,比汗阿玛还多一个。

弘晏的宗旨是:子嗣不多,一个算一个,就讲究一个精英教育。弘北的宗旨是:怎么随心怎么来,生死不论。弘曚的宗旨是:一起吃喝玩乐种田养生,偶尔出来一个“精英”扛大旗就行。

可是弘曚这么多的子嗣要养啊,国库每年给的银子还就那么一点点,后面还因为大清没了直接没了,怎么养?当然是玛法玛麽阿玛额涅哥哥姐姐们……帮忙给养着。

养着养着养习惯了,一家人知道弘曚改不过来的性子后也犯愁过。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能怎么办?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继续给养呗。

这一养就是三百多年一直到现在,成为家族不成文的规矩之一。

小康心满意足地笑,不管历经多少代血缘多么疏远,总是一家和乐,还都活得好好的,开心、满足。

*

隔壁房间的小安感受到混蛋鲲鹏的“开心、满足”,气哦。混蛋鲲鹏怎么有这么好的运气?不都说富不过三代?

一家人在新大清大陆吃喝玩乐半个月,专门去看了当年康熙皇帝、瑞亲王殿下一家人到此的遗址,曾经的原始森林变成大都市,曾经腰上裹兽皮的人都变得文明礼貌,小康笑眯眯的,还是开心、满足。

爸爸妈妈也开心,看着他们的开心更满足。爸爸妈妈在这里和几个朋友的沟通也都顺利,却是小安有点点焉巴。

小安还是不服气,私底下嚷嚷着混蛋鲲鹏改变原有轨迹布拉布拉,被小康结结实实地暴揍一顿。

“我不服。你再打,我就给告诉爸爸妈妈。”小安衣衫凌乱鼻青脸肿的,委屈。

“自己打架打输了就去喊爸爸妈妈,没出息。”小康好暇以整地气他,开心吼吼。

小安:“……”

小安看看镜子,自己也觉得被爸爸妈妈看到他的猪头模样,很丢面子。可是这个世界灵力微薄,他那点儿灵力都留着救命用的,用在治疗上太浪费。

伤身又伤心的小安“哇哇哇”大哭找到爸爸,哭得那个凄惨,看得小康那个乐幺!

反正都是皮外伤,养几天新皮长出来就好了。爸爸妈妈虽然心疼小安,可也知道小康不会无缘无故揍小安,只能尽力哄着。

临近暑假结束,游玩避暑第三站,东南沿海,顺便回家。

华夏国的东南沿海,和小康记忆里的大变化,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起,高速公路环城连城,还有地铁连通整个江南几大城市……

当然,这里和小康另外一个记忆中的二十一世纪也不一样,干净,清爽,环保,经济发达、文明发达……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空气,和他做保康的时候一样,新鲜。

开学在即,他们没有时间四处逛,小康暗暗记下来有空去苏州看看顾炎武老师的故居,去南京看看石溪道人的墓地……

又是开开心心的学习时光。考试满分,爸爸妈妈有奖励;竞赛第一,爸爸妈妈有奖励,一有活动就作为代表炫耀……小康和小安表示,宝宝最喜欢考试了!

每次都跟着出风头被夸夸·爸爸妈妈:我们也最喜欢考试了。

每次都被拿出来当反面典型·大哥大姐:对比太强大,生无可恋。

爷爷摸摸小康小安头上的毛茸茸,乐呵。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明年去看月亮。”

“谢谢爷爷。”

*

小康小安为了登月游玩,学习动力满满。当然他们也认识了更多的小朋友,领着小朋友来自己家参观,去小朋友家里参观,忙得不亦乐乎。

小朋友们的家,和他们的家,很不一样。

二战以后和平的这些年,各国阶级差距不断拉大,这也是爷爷和爸爸极力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好在华夏国整体物价不算高,京城的房价也控制下来。

没有另外一份记忆中的雾霾和堵车,更没有那完全西化的摩天大楼。

而京城,作为一个古老的经济文化国际一级大都市之一,即使这些年来不断扩建,越来越大,也始终遵循它自有的文化传统,老城区——四九城也依旧完好地保留着。

依旧是红墙砖瓦的四合院,依旧是安静幽深的大小胡同,依旧是爱玩儿的老京城人,依旧是熟悉的京城口音……

小康有空就在老城区晃悠,小安误以为他要搞事,每次都耍赖跟着。其实小康就是怀念一下曾经熟悉的一切,吃吃地道的老京城美食。

“冰糖葫芦奥——甜又酸——来一串奥三文钱——”有腔有调的吆喝声听不到了,却有各种品牌正宗的冰糖葫芦老店。

吃涮锅子的人多了,什么都涮,冰淇淋也涮。可那老胡同里,还是有注意着吃涮锅不能加任何脏器的小店面,安静、清幽、朴素……单纯就为了吃那一口。

喜欢纳兰词的人少了。可总有很多人去用心体会“纳兰心事谁人知”。

“年少莫读纳兰词,人生最苦是相思!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小安在小康后头,摇头晃脑地念,一边念一边看小康的反应。

小康不搭理他,同样前来给纳兰容若的墓地送花的中年人频频侧目。

瞧瞧这两个五六岁的小胖娃娃,一看就是“人间富贵草”的福气长相,估计是跟着家里那“寻愁觅恨”的哥哥姐姐们学会了,就拿出来念。几个中年人看着看着,又一起笑。

小孩子哪里知道?读罢纳兰词,才明白人生最苦是相思,最美,也是相思。

却是不懂,也好。就这样天真烂漫的,开开心心的,多好。

年少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