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4页)

师祖:“……”

师祖在九月初五那天知道了。

皇上来信,大吐口水,告状他的熊儿子保康给几个西洋传教士出主意,然后那几个西洋传教士“胆大包天不自知还自以为得意地献给他”一首曲子。

曲子开头:“每天早上,妈妈都给小鳄鱼拿来好吃的香蕉当早餐。但是有一天早上,小鳄鱼不肯吃香蕉了。鳄鱼妈妈非常担心,她不停地问:“这香蕉多好啊,多滋补啊!你不吃吗?你真的不吃吗?”“不,谢谢妈妈,”小鳄鱼回答说,“今天我想吃一个小孩。”

然后:“……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

结尾就是“schnapp”的无限循环——

西洋传教士们唱得欢欢喜喜,自以为歌词可爱可爱,他们也童心焕发蹦蹦跳跳的可爱可爱,皇上一开始也听得挺乐呵,觉得他熊儿子就是聪明。

可是,随着这首节奏轻快的小曲子的流传开来,皇上面对几位汉家大臣那“满脸沧桑”,好奇,就问了问。

张英:“回皇上,一般汉家话骂人,骂傻瓜,傻子、傻坯……最近四九城出来一个新词——听着非常亲切,非常亲昵的——‘傻逼’,臣昨天顺口就说小儿子‘小傻逼’。”

傻逼?小傻逼?皇上:“……”呆了。

皇上这才反应过来。

反应过来的皇上再看着某些人用大腹便便高大肥胖的身体唱“schnapp”,就觉得特辣眼睛,偏偏他还不能大吼一声“你们不会德语那就不会唱”。

皇上每天听着那完全就是: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的无限循环,无忍可忍。

简直!!!

奈何那曲子特魔幻,特顺口,宫里的妃嫔们有皇后娘娘带头,都喜欢听,皇子公主们人前笑得得体,人后就跟着哼唱,就喜欢哼唱后半段的“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

皇上回来京城不到三天,面对这满宫满京城人自娱自乐吃饭喝水的时候都在哼唱的“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给师祖写得这封信。

绝对饱含热泪。

师祖:“……”

师祖第一次因为小徒孙的顽皮抬手按按眉心。

满语文字是结合蒙古文字,都是类似拉丁文字,用字母书写,但又各有不同。满语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后缀“mbi”。在发音上,辅音m、b,元音aga(雨) mbi→agambi(下雨),这样使用。

“lambi”、“lombi”、“nambi”、“dembi”、“rambi”、“rembi”等等相似的后缀词儿都是。在这些后缀中的“bi”发音清晰,前面的“m”则要与前面的词干最后一个音素相关,但无论如何,它总要发出一个鼻音。

师祖知道,这种鼻音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随着发音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简约化”的变音。

可现在,在满语刚刚进关,还没出现固定变音的时候,他的小徒孙因为德语的“schnappi”结合满语的“mbi”,再结合那饱含深意博大精深的汉语精髓,创造了一个词,偏他自己还不自觉但这就是一个骂人的词儿,特开心地分享。

保康听说他汗阿玛给他师祖写信了,乐器课一结束就跑来,一跑来就看见师祖端身正坐的静候的姿势,小心肝儿一颤。

师祖:“保康唱一唱,师祖听一听。”

保康立马精神“抖擞”。

“师祖,你听。”

保康又蹦又跳,放开嗓门高声歌唱:“chbinSchnappi,daskleineKrokodil,Kommausgypten,dasliegtdirektamNil,Zuerst lagichineinemEidannschni-schna-schnappteichmichfrei,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

师祖:“……”

师祖听着听着这果然是魔幻般的音调和节奏,不由地笑出来,看着小徒孙胖嘟嘟的小身板扭啊扭,脸上那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精灵古怪、顽皮邪气的笑儿,更是笑容加大。

可是师祖怎么听怎么能觉得有点怪怪的。

联想到一帮小皇子小公主们,四九城的男女老少们,吃饭喝水的时候也哼哼……

师祖等小徒孙跳完了,唱完了,摆出来一副“求夸夸”的小样儿,微微笑:“挺好,我们保康就是聪明。”

保康摆出来一个“飞翔”的姿势,听到师祖的话瞬间眉眼飞扬,喜上眉梢:“师祖,喜欢吗?保康昨天看见有人骑着小毛驴,保康就想起来保康快乐的小毛驴,嘟-嘟-嘟-”

师祖:“……”

“很开心的调子。保康明儿写出来师祖看看。”

保康高兴地欢呼:“师祖,保康马上去写,写完跳给师祖看。”

保康小心翼翼地来,兴冲冲地走,红色的小架势鼓起来,一阵小旋风一般,师祖对他身影消失的方向无声地笑。

石溪道人等快乐大师的身影看不见了从外间走进来,也哈哈哈大笑。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初不懂乡愿为何物?后翻阅古籍,曰:孔圣人见了乡愿则‘辞而疾’复‘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又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无憾矣’。”

“我由此观之,孔圣人是讨厌乡愿之人。然还是一头雾水,乡愿到底为何人把孔子气成这样也。后读到孟子,孟子说‘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也,阉然媚于世者,是乡愿也。’”

“不光如此,孟子似乎对这类人气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又说‘居之似忠信,行至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可到底何为‘乡愿’,老道今儿是明白了,哈哈哈哈。”

石溪道人笑得畅快,师祖也笑得开怀释然。

世人分四种,一曰中道之人,类似圣人;二曰狂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这种人很仗义,依据自己的性格做事;三曰狷士,无大志而能洁身自好者谓之狷;四曰乡愿。

一副道德的面孔,穿一身文章的衣服,口里讲的是尧舜的故事,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言曰良心,言曰真善美,见到类似李逵、鲁智深等等人的行为只是喝彩,然叫他自己去行动,则逃之夭夭矣!

可是这样的人,占据总人口的大大、大大、大大……多数,他们的亲人、友人、甚至他们自己偶尔也是。

可是如今,人们将那股子“一股腐酸之气”收回去,自得其乐地跟着唱“傻逼-傻逼-傻逼……”,却又无端多了几分可亲可爱。

世人皆傻,不傻就痴呆。孔圣人被逼的装疯卖傻“取瑟而歌”,孟圣人被逼的手舞足蹈连发牢骚,可他们如今不光自己唱,还能听到所有人一起亲口唱“傻逼、傻逼、傻逼……”,如何不觉得幸运,如何不觉得自己和世人的可亲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