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三宠(第2/3页)

国懿仲也很喜欢他,招他做了女婿。这样,公子完很快在齐国站稳脚跟并且混进了上流社会。

一次,齐桓公去公子完家中喝酒,喝得高兴,眼看天黑,齐桓公要挑灯接着喝,公子完坚决拒绝。“做部下的,白天可以占用主公时间,晚上不可以。”公子完说。齐桓公很高兴,从此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由于齐桓公将公子完的采邑封在田,公子完就以田为姓,是后来田姓和一部分孙姓的祖先。

为什么要单独来说公子完?因为他的名字叫完,这意味着他将会结束什么。

【齐桓公的三宠】

公子开方成了齐国的大夫,他知道齐桓公的三大爱好,于是苦练基本功。

白天,公子开方苦练射箭,目的是要陪齐桓公打猎;晚上,就住在国家大妓院,为的是调查清楚每个性工作者的长相、性格、服务特点,以便今后与齐桓公一起嫖娼的时候能够给齐桓公挑出称心如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公子开方不仅箭术高明,在国家大妓院也是门儿清,哪个姑娘叫什么,哪里来的,长得怎样,性格如何,在床上的特点怎样,甚至经期是每个月的哪几天,一一都记在心头,比老鸨还要清楚。

准备工作做好了,公子开方请求跟随齐桓公一同打猎。齐桓公本来就喜欢公子开方,自然同意。一打猎才发现,公子开方竟然是一把好手,不仅车前马后伺候得周到,箭法也是一流。打猎之后,难免一同喝酒,这时候,公子开方就开始介绍国家大妓院里新来了什么人,什么人在床上最有情趣等等。齐桓公来了兴趣,于是一同前去国家大妓院。

“人才啊。”齐桓公打心眼里认为公子开方是个人才。

人才不止公子开方一个。

齐桓公有一个小内侍,名叫貂。听这名字,还挺名贵。小内侍是干什么的?就是在后宫跑腿的小孩。貂是专门服侍齐桓公的,小孩够机灵,齐桓公也挺喜欢他。

后来有一天,管小内侍的主管来找齐桓公汇报工作。

“主公,貂不能干下去了。”主管说。

“为什么?”

“这小子那话儿流脓了。”主管说。他是个太监,把遗精说成流脓,宫里都这样说。

“那打发他吧。”齐桓公下令。那时小内侍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小阉了的,也就是太监,这就一辈子在宫里了;另一种是没有阉的,一旦流脓了,就必须出宫,否则怕他的脓到处流,那就麻烦了。就这样,貂被送出了宫,回到自己家里。

离开了最高领导,貂觉得很不适应,好像生活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意义。

“我可以没有爹没有娘,不能没有主公啊。”貂很痛苦,他很羡慕那些阉了的小内侍,可以永远待在最高领导的身边。

“孩子,别痛苦了,过几天给你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吧。”他爹娘这样劝他。

貂对娶媳妇没有兴趣,长期呆在宫里,他有些性变态。如今他只想着要回到宫里去,要回到齐桓公身边。

“要这个鸟东西有什么鸟用?”那一天,貂躲在自己的屋子里,脱光了裤子,看着自己的那话儿懊恼,恰好手边就有一把菜刀,当时一激动一上火一咬牙,右手操起菜刀,左手握住自己的那话儿,就是一刀。

手起刀落,刀过肉落。

一年之后,貂重新在后宫上岗了,他已经永远不会再流脓了。

齐桓公很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有献身精神的人,为了伟大领袖献身的人。

从那以后,貂就叫竖貂,因为他是个太监。

雍巫,字易牙,齐国特级厨师。

易牙原本是鲍叔牙店里的大厨,后来齐桓公登基,听说易牙的菜做得好,就向鲍叔牙要了过来。

易牙的手艺名不虚传,不仅菜做得好,还总是变换着花样来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齐桓公想吃什么,他就想方设法去弄什么。

这一天,易牙烤了一头乳猪,外焦里嫩,再抹上蜜糖,齐桓公咬了一口,大声叫好:“哎呀,真好真好。乳猪就是比老母猪好吃,乳猪这么好吃,不知道婴儿是不是也这么香。”

齐桓公就随便说了这么一句,易牙记在心上。

第二天,易牙上了一盘粉蒸肉。

齐桓公尝了一口,又香又嫩。

“易牙,这是什么肉?比乳猪还嫩啊。”齐桓公问。

“婴儿肉。”易牙回答。

“啊。”齐桓公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他想不到易牙竟然弄了婴儿肉来,“哪里来的?”

“主公,昨天主公说想吃婴儿肉,我把自己三岁的儿子宰了,做成粉蒸肉请主公尝尝。”易牙从容地说,似乎他杀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头猪,而且是邻居家的猪。

齐桓公再也吃不下去了。

虽说是吃不下去,齐桓公认为易牙能够把儿子做成粉蒸肉给自己吃,那该有多么的爱自己啊。

公子开方、竖貂、易牙,齐桓公最宠爱的三个人,齐国人称之为三宠。为了侍奉齐桓公,一个舍弃父母和世子宝座,一个舍弃了自己的命根子,一个宰了自己的儿子,他们是多么的爱齐桓公啊。可是,有人不这么认为。谁?管仲。

【向南看?向北看?】

称雄中原,齐国已经称雄中原。

但是,人的胃口是无限的。

“仲父,咱们什么时候讨伐楚国?”齐桓公的目标是楚国,只有征服了楚国,才能够真正说自己是天下的盟主,是真正的联合国老大。就像后来的美国,不能搞垮苏联,就算不上真正的老大。

“不行,楚国太强大,咱们还要发展才行。”管仲如此说。

五年之后,齐桓公问同样的问题:“仲父,我们的国力增强了一倍,是否可以攻打楚国?”

“不行,楚国现在用子文为总理,国家安定团结,也不到处惹事,我们出师无名。”管仲如此说,他始终在关注着楚国,对于子文,他非常赞赏。

又过了五年,齐桓公又问这样的问题:“仲父,可以攻打楚国了吗?”

“还是不行,如今南面无事,反而是北面的戎狄强大起来,若是我们攻打楚国,戎狄趁机来攻打我们,那就失算了。依我看,先扫荡北面,再说南面。”管仲的战略视角很广,不仅仅盯着南面的楚国。

对于齐国来说,北面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很快,管仲的话应验了。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燕国前来告急,山戎入侵,抵挡不住,恳请齐国出兵救援。

救不救?

“救。”齐桓公和管仲的意见完全一致,没这事还想打山戎呢。

大家记得吗?当年齐僖公的时候,山戎曾经穿过燕国来打齐国,被齐郑联军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