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剩女的软饭(第2/3页)

剩女,就这样成了烈女。

按《吴越春秋》,剩女投河之前说的是“越亏礼仪,妾不忍也”。并且评论:“於乎!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意思是说剩女投河是因为自己觉得给男人吃饭违背了礼仪,因此没脸活下去,评论说“这个女子保守贞操礼节,真是个烈女贞妇”。

这样的说法简直是嚼白蛆(吴语,意为胡说八道),当时别说吴国,就是鲁国、宋国这样的国家的女子也不至于如此迂腐、愚蠢,更何况根本不知周礼为何物、男女之间交往没有什么限制的吴国女子呢?

【专家楼】

吃饱喝足,伍子胥和公孙胜继续向东走。此时已经抵达吴国腹地,渐渐有了城邑。到这个时候,伍子胥才放心一些。

从那之后,伍子胥不用躲躲闪闪,身上倒有盘缠,因此不担惊受怕之余,也能吃饱睡足。

一日,两人来到了堂邑(今江苏南京境内一座城邑)。

“鸭屎臭(吴语,意为不光彩),不想活了,怎么把脏水泼到我家门前?”一个大汉跳到街心,大声喝骂。

伍子胥一看这个大汉,身材中等,赤裸着上身,一身的横肉又黑又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所谓行家看门道,伍子胥知道此人力气一定不小。

正在这个时候,街对面的一户人家也跳出来一个大汉,此人身材高大,比伍子胥还要壮实。两相对照,原先那条大汉就被比下去了。

“泼你又怎样?先前你不是也把脏水泼到了我家门口?”长汉气势汹汹,也是一声大吼。

“既然如此,敢不敢跟我拼命?”短汉毫不畏惧,大声挑战。

“谁怕谁?打死不偿命。”长汉应战。

此时,许多街坊都围了过来,却没有人劝架,只是忙着招呼亲朋来看这两人拼命。

伍子胥知道吴国人对于生死不太看重,为一点小事就能拼命,所以打仗十分勇猛。这一路上看来,果然都是这样。为了泼水这一点小事,两位大汉竟然就要拼命。

说时迟那时快,两条大汉就已经开始交手。长汉身高臂长,利于远战,可是短汉步伐灵活,贴身近攻,一时间,长汉竟然施展不开,被短汉连续击打,已经有些发晕。也就是十多个回合,长汉一拳打出,短汉闪过,就从长汉的胳膊下钻过,绕到长汉身后,不待长汉转身,将一只手从长汉的胯下探过,竟然一把抓住了长汉的睾丸。

长汉受制于人,立马不能动弹。

“哇,太强了,捏碎他。”街坊们大声叫好,就等着看短汉握杀长汉。

眼看,长汉命在旦夕。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一声尖厉的断喝:“住手!在外面胡闹什么?回家端盘子去。”

是一个女人,她在叫谁?

短汉松开了手,面带讨好的笑容,来到女人面前。

“是,老婆,我回去,我回去。”短汉的声音变得很轻很柔顺,完全看不出刚才还在与人搏命。

街坊们发出惋惜的声音,渐渐散去。长汉捡了一条命,灰溜溜回去了。

伍子胥来到短汉的家门前,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路边店,里面有两三张桌子,卖些酒菜给过路人,小店的门前竖着一个牌子:专家楼。

“左右饿了,在这里吃一顿吧。”伍子胥带着公孙胜进了小店,叫了酒菜,短汉端了上来,还真是端盘子的。

“我看你有勇、有谋、有脾气,为什么这么怕你的老婆呢?”伍子胥问他。

“嘿,你不知道吗?你不知道吧。我告诉你。你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吗?下等男人打老婆,中等男人敬老婆,上等男人怕老婆。俗话说:不挨骂,长不大。我这人天不怕地不怕,没人能管我。可是,一个男人没人管不是很悲剧?所以我找了个老婆来管我。周武王知道吗?他就是怕老婆,要是不怕老婆,他能夺了商朝的江山吗?”短汉说得头头是道,并没有一点羞愧的意思。

伍子胥一听,这人有些意思,而且很有个性,是个人物。

“有道理,那么,你叫什么?”伍子胥问。

“专诸。”短汉说。

伍子胥还要跟专诸聊几句,专诸的老婆在厨房里喊了起来:“死哪里去了?快过来洗碗。”

“来了!来了!”专诸不敢再跟伍子胥搭讪,一溜烟跑去了厨房。

【吴王僚】

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都城梅里,这里与郢都相比虽说小了许多,也算是别有风味。满大街的吴侬软语令人心醉,可是伍子胥只能心碎,他没有心思看美女,他现在所想的就是怎样觐见吴王,说服他攻打楚国,为自己报仇。

吴王是谁?谁是吴王?伍子胥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点功课了。

到达梅里的前三天,伍子胥都在从侧面打探当今吴王的情报。

三天之后,对如今吴国的大致情况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那么,现在谁是吴王?

让伍子胥歇歇,我们来看看吴国的情况先。

吴王馀祭在做了十七年王之后鞠躬尽瘁了,之后老三馀昧学习两个哥哥,又要让位给老四季札。

“三哥,轮到你了,你就安心做王吧,我不会当的。”季札再次拒绝了。

于是,馀昧为吴王。

馀昧称王四年(前527年),馀昧也鞠躬尽瘁了。

现在,轮也该轮到季札了。

季札还会推辞吗?

季札这一次没有推辞,因为他根本不用推辞,他跑了,跑到自己的封邑延陵(现江苏省常州市南淹城),干什么去了?种地去了,当了农民伯伯。

吴国人,特有性格。

后来,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后世以吴为姓,并且成了吴姓最大的一支。因此,后世的吴姓公推季札为得姓始祖。

该接班的跑了,怎么办?

现在有两种选择,或者说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论资排辈应该排到他,另一位是馀昧的嫡长子公子僚,如果以嫡长子的原则,那么就应该是他。那么,谁来继位呢?他们会学习四叔季札,互相推让吗?

没有人想学习季札,公子光想当,公子僚也想当。

谁能当上?

那要看谁先下手。

结果是公子僚先下手,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他的信息比公子光灵通,他看着父亲咽气,然后立即向大臣们宣布自己登基,大臣们自然纷纷祝贺。

木已成舟,公子光也就只能接受现实。

“鸭屎臭!臭狗屎!真不要脸!”骂归骂,公子光也只好忍了。

公子僚,现在就是王僚了。

也不知道是心存惭愧,还是确实看好公子光的军事才能,总之,王僚让公子光统领吴军。

王僚二年,公子光率领吴军进攻楚国,楚国不敢怠慢,令尹阳匄和司马子鱼亲自领军,在长岸(今安徽当涂县西南)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