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第2/2页)

克利夫顿·丹尼尔,我在《王国与权力》的开头几章对他做了突出的描写,但他是很难和庞奇·苏兹贝格相容的,不得不把他在三层的大办公室腾给了罗森塔尔,最终搬到华盛顿当了分社社长。而在纽约看来,丹尼尔从马克斯·弗兰克尔手里接过的分社,比威克负责时更协调,更勤奋(分社的一个成员尼尔·希恩把五角大楼秘密的文件带给纽约,写出了关于美国对越南的军事介入的曝光性文章,1972年为《纽约时报》获得了一枚普利策奖),这一业绩很快就因《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博·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惊人的水门事件独家报道而黯然失色,那一系列报道导致了尼克松政府的垮台。

在有效地指导分社经过福特总统的平淡的几年进入卡特总统的温和说教的时代后,丹尼尔在70年代末退休了。罗森塔尔为这个位置任命了一个杰出的记者叫作赫德里克·史密斯。1974年,史密斯因其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但管理者的更替和变化着的编辑头衔,经过70年代继续到了80年代,只具有转瞬即逝的重要性。到80年代末,“罗森塔尔”、“托平”、“盖尔布”和“格林菲尔德”等人的名字也列到了退休名单上,开始在刊头上被更年轻的《纽约时报》人所取代,这些人又带着这家报纸过了又一代——这些人有约瑟夫·莱利维尔德,一个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记者,他在1990年升任主编,标志着他最终成为总编辑马克斯·弗兰克尔的继承者;弗兰克尔在80年代末从十层的社论部下到三层的新闻编辑部,接替了65岁的罗森塔尔;罗森塔尔自赖斯顿在70年代回到华盛顿以来一直管理着这家报纸。在90年代的刊头上还有新任命的主编助理如沃伦·霍格和卡罗琳·李、戴维·R.琼斯、约翰·M.李和阿伦·M.西加尔,但报社真正的持久的权力像以前一样,仍然掌握在拥有它的家族手里。

正如我在本书的作者的话中所表明的,1992年1月上升到高层的最后一个家族成员是庞奇·苏兹贝格的儿子,40岁的小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他结了婚,有两个孩子。这名业主将贡献他的时间,维护家族财富,最终还会被奥克斯的其他后裔所取代……为了在21世纪尽最大力量在一个机构里继续保持新闻的至上性和经济上的赢利,正如我以前所考察的那样,就要像一棵根深蒂固然而又灵活的大树,每天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摇摆,在摇掉了它的衰老的旧叶子后进行调整,保持四季茂盛。

盖伊·特立斯

1992年于纽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