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福祸相依的母子关系(第4/5页)

乾隆皇帝也是一样,他所喜欢的女子多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在后妃如云的后宫里,那些年轻貌美的后妃对皇帝更具有吸引力。显然,已经半老徐娘的那拉皇后,在失去了当年的光华之后,与年轻人相比,其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已然48岁的那拉皇后,无论如何也不是乾隆皇帝宠爱的对象了。

二、从魏佳氏晋封为皇贵妃的角度分析,乾隆帝母子欲以魏佳氏将皇后取而代之。

乾隆的母亲,非常喜欢能说会道的令贵妃魏佳氏,即后来的孝仪皇后。而对高傲孤僻的那拉皇后,皇太后是越来越讨厌了。魏佳氏,汉军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满洲镶黄旗。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小乾隆帝16岁,小那拉皇后9岁。这两个女人在皇帝后宫的较量中,各有优劣。虽然出身为佐领,身份较高的那拉皇后,占有很大优势,但是,出身低微的汉旗包衣魏佳氏,却有皇太后和皇帝做后盾,地位一路飙升,居然在南巡途中被晋封为皇贵妃,直接威胁到了皇后的地位。

皇贵妃乃皇后的继承人,也就是准皇后,在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皇帝并不轻易封赠,在有皇后的情况下,一般是空缺皇贵妃位,以避免宫内冲突。这种情况那拉皇后是相当清楚的。所以,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和孝圣皇太后两人欲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必然给那拉皇后以很大压力,甚至是沉重的打击,她是否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会被取而代之呢?也未可知。这就逼得皇后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

三、那拉皇后心胸过狭,是造成其剪发的重要因素。

乌喇那拉皇后恰恰是嫉妒心太强,心胸过狭。查清宫档案,乾隆三十年正月的第四次南巡途中,二月初十日,皇后经历了她难忘的生日,皇帝、太后均下旨,命地方为其准备,过了一次较为体面的千秋节。至闰二月十八日,龙舟抵达杭州蕉石鸣琴,早膳照传,其膳单上,皇后的名字尚赫然在目,皇帝有膳品奖赏。可是,在传晚膳时,皇后的名字却用黄签给盖住了,可以判断,事情就发生在早膳之后。

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分析,这天应是皇帝、太后同皇后预商了关于晋封令贵妃为令皇贵妃的事情,皇后听后大受刺激,预感事情不妙,因而先是强烈反对,接下来是企图用过激的行为来刺激皇帝和太后,那就是剪发抗议。可惜,弄巧成拙,乾隆帝当即震怒,不仅没有收回成命,反而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将皇后强行护送回京,事情发展到两难的地步,皇后从此被打入冷宫。

那么,乾隆帝所云皇后“疯迷”是否属实呢?极有可能。造成这一病发的原因有两点:一为意外事情的刺激,使得皇后在错愕之后,心理承受压力过重使然;二为皇后时年48岁,正是更年期,处在这样一个中、老交替的年龄段,人的性情难免会暴躁不安,尤其遇到不遂心的事情,表现得会更明显。

四、储位秘争形成的心理压力,是其悍然剪发的重要诱因。

作为中宫皇后,那拉皇后是比较了解乾隆帝的立储心理的,因此,就在孝贤皇后崩逝,立她为中宫之后,她下定决心要生育皇子,以乾隆立嫡的心态,自己所生皇子被立为储君的可能性极大。于是,在乾隆十七年、乾隆二十年她生育了两位皇子,即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那拉皇后努力侍奉皇帝和太后,用心教导皇子,希冀皇上有朝一日立其子为储君。可是,乾隆帝却迟迟也下不了决心,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他的17位皇子已全部出生,还没有决定下来。这就让焦急的那拉皇后既痛心又失望,她真的没有孝贤皇后母子那么幸运。

乾隆帝17位皇子中,到乾隆三十一年,仅有8位存活下来,这年,弘历已经56岁了。那么,将来的储君应在这8位中选出。而这8位皇子中,皇四子永珹已在乾隆二十八年出继给履亲王允祹为孙,降袭履郡王;而皇六子永瑢在乾隆二十四年就已出继给质郡王允禧为孙,袭贝勒。显然,这两位已排除在储君之外了。

在仅剩的6位皇子中,皇八子和皇十一子的生母为淑嘉皇贵妃,她在乾隆二十年就已过世了,很显然,由于生母不在,不具竞争力,就仅剩4位皇子参与储君的争夺。而4位皇子中,皇五子永琪的生母为愉妃,地位低下,乾隆不太可能立其子为储君。那么,就仅剩3位皇子了,这3位分别是皇十二子、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而皇十五子、皇十七子的生母就是即将晋封为皇贵妃的魏佳氏。

那拉皇后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太后和皇帝越来越看重魏佳氏,就在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开始酝酿晋升其为皇贵妃,虽然此时那拉皇后还不敢确定将来的储君一定就是皇十五子,但她已预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个年仅6岁的皇子很可能是自己所生的14岁的永璂的竞争对手,而且越来越占有优势了,这给那拉皇后以很大的精神压力。

那拉皇后因为剪发而丢掉了地位和性命。可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原谅她,在她去世后仍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

皇后去世,以皇贵妃之礼治丧,已属格外严厉了。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一、借用皇贵妃地宫,皇贵妃居中,而皇后棺居左侧。

二、不设神牌。而清制,妃子以上均在陵寝享殿中设有神牌,按时享祭。

三、不享祭。一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祭辰,生辰皇后均无享祭。

从此,这个大名鼎鼎的那拉皇后,在人间“蒸发”了,大家不知道她埋葬何处;蒙受的巨大冤屈也不敢为之申辩;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敢为死去的母后争得一席之地。乾隆帝终生没有原谅这个中宫皇后,每当提起这个女人,他都会恨得咬牙切齿。

这么严厉的处治,对于一个死去的人来说是太严苛了。为此,皇后亲生子永璂极为不满,但他敢怒不敢言。民间曾流传永璂为生母讨吃箸的说法,要求父皇格外施恩,祭祀时,在供桌上为母亲摆双筷子。乾隆十分不满,并未答应。为此,永璂大受牵连。乾隆对其他皇子大加封赏时,对十二子却倍加冷落。永璂的档案记录几乎没有,他死于乾隆四十一年,仅25岁。死后按宗室爵位中十分低下的公品级治丧,冷清得很。只是到嘉庆四年三月,嘉庆帝亲政,才对这位皇兄加以晋封,名号为贝勒,仍属皇子中最低下者。

3.母以女贵

皇帝有时也会很喜欢公主,尤其老皇帝在尽享天伦之乐时,这种感觉会更加突出。

我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女自战国时均称为公主,到汉代,又明确规定皇帝的姐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公主,相沿勿替。清太祖时,诸女称为格格,皇太极时,规定中宫皇后所生封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同;妃嫔所生为和硕公主,品级与郡王同。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经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睿宗、宣宗、文宗9帝,共生得皇女86个,此外,宫中又抚养了亲王、郡王、贝勒之女12个,共计有公主9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