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共较量中的地缘政治(第5/10页)

[24] 《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95页。

[25] 毛泽东:《新形势与新任务》,《红色中华》第97期,1933年7月29日。

[26] 《在七大的建军报告(初稿)》,1945年3月1日。

[27]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第344页。

[28] 《大龙坪附近战斗详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江西党史资料》第20辑),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印,1991,第126页。

[29] 《杨尚昆回忆录》,第214页。

[30]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第282页。

[31] 毛泽东:《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第230页。

[32]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第185号记录(1931年10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41页。

[33] 《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第14卷,莫斯科,1968年俄文版,第672页。

[34] 《东北政治委员会致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电(1931年7月6日)》,日本外务省记录A.6.1.0.5,转见鹿锡俊《1932年中国对苏复交的决策过程》,《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35] 《刘尚清致张学良等电(1931年7月9日)》,日本外务省记录A.6.1.0.5。

[36] 《中央政治会议特种外交委员会第1次会议记录(1931年9月30日)》,刘维开编《国民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之重要文献》,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2,第6页。

[37] 《王明致任弼时并转毛泽东信(1945年4月20日)》。

[38]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红色中华》第48期,1933年1月28日。

[39] 上海中央局:《斗争》第44期,1933年6月10日。

[40] 《陈绍禹(王明)救国言论选集》,中国出版社,1938,第306页。

[41] 王明:《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与中国共产党底任务》,《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第362页。

[42] 王明:《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与中国共产党底任务》,《王明言论选辑》,第325页。

[43] 王明:《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与中国共产党底任务》,《王明言论选辑》,第364页。

[44] 王明:《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与中国共产党底任务》,《王明言论选辑》,第371页。

[45] 转见周国全、郭德宏《王明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第66页。

[46] 转见周国全、郭德宏《王明年谱》,第69页。

[47] 《李竹声给皮亚特尼茨基的电报(1934年3月27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第101页。

[4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会议第367号记录(1934年4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103页。

[49] 王明:《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与中国共产党底任务》,《王明言论选辑》,第370页。

[50] 王明:《六次战争与红军策略》,《王明言论选辑》,第411~412页。

[51] 《埃韦特给皮亚特尼茨基的报告(1932年10月8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217页。

[52] 毛泽东:《寻乌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第105页。

[53] 毛泽东:《兴国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00页。

[54] 忠发:《中央政治局报告》,《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6页。

[55] 《上杭县概况初步调查》,《统计月刊》第3卷第3期,1933年3月。

[56] 林诗旦、屠剑臣:《龙岩之土地问题》,龙岩县政府编印,1943,第69~70页。

[57] 李柳溪:《赣县七鲤乡社会调查》,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1,第108页附表。

[58] 《鄱阳党团工作报告(1927年11月)》,《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第58页。

[59] 丰城、清江、新干三县特派土地督察员报告,1933年12月22日《江西民国日报》。

[60] 安远、寻乌、信丰三县特派土地督察员报告,1935年1月23日《江西民国日报》。

[61] 《莲花、永新、宁冈三县收复区土地处理督察处报告》,国民政府军委会南昌行营第二厅《军政旬刊》第37、38期合刊,1934年10月31日。

[62]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第18页。

[63] 《中共江西省委转录赣西各县及二团给赣西特委的报告(1929年6月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9年)》(一),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印,1987,第209页。

[64] 《丽水县城区第一、第四行政街农村调查》,《浙江省农村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印,1952,第182页。

[65] 《江西丰城县小袁渡乡解放前社会情况调查报告》,《中南区一百个乡调查资料选集·解放前部分》,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调查研究处编印,1953,第124页。

[66] 《湖北二十个典型乡调查材料之一》,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调查研究处编印,1951,第3页。

[67] 《浙江农村土地关系变化情况》,《浙江省农村调查》,第5~6页。有意思的是,该文一开始就判断在抗战前到解放前的十余年中,浙江农村呈现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土地所有权集中到少数剥削阶层的趋势,但其所举两例一是本例的地主、富农占有率有所减少,另一例地主、富农占有率稍有增加(2.38%),似乎并不足以证明其论点。

[68] 郑林宽、黄春蔚:《福建省租佃制度之统计分析》,《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乡村经济卷(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第927页。

[69] 《江西丰城县小袁渡乡解放前社会情况调查报告》,《中南区一百个乡调查资料选集·解放前部分》,第117页。

[70] 方志纯:《南康樟木乡分村深入斗争经验》,《江西省土地改革重要文献汇编》(上),江西省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印,1954,第205页。

[71] 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有时具体调查和结论本身就相互冲突,如江西宜春一个村的调查显示,该村地主占地18.98%,贫农人口占58.4%,占地45%,贫农占地比例应是较高的,但其结论却是“占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却无田耕种”。见马成礼《江西省袁州专区农村情况调查》,1950年7月17日《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