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权力者心中都藏着一条蛇(第2/4页)

嘉靖十八年(1539年),皇太子出阁挑选属官。在这次全国性的海选中,徐阶有幸被选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没过不久,他再度被提拔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主管官——国子监祭酒。

随后,徐阶的仕途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先是礼部右侍郎,两年后改吏部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官员。这时候徐阶刚刚进入自己的盛年期,时年四十三岁。

时隔不久,徐阶受命兼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翰林庶吉士,品级虽然不高,却拥有实实在在的权力。翰林院是帝国高官的培养基地,朝廷遴选阁臣的重要场所。也就是说徐阶在这个位置上,担负着培养选拔国家高级官员的重要职责。张居正就是徐阶在这一时期遴选出来的储相人选,二人因此结下了师生之谊。之后,徐阶以少保兼礼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机务。

徐阶是个悟性极高,极富韬略之人。嘉靖皇帝修玄崇道,帝国权力高层的文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癖好,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青词”写作。徐阶能够来到权力的核心地带,也与自己在“青词”写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严嵩也是“青词”妙手,但怎奈年事已高。很多时候,他都是让自己的儿子严世蕃为其捉刀。发展到后来,离开了严世蕃,严嵩就无法与嘉靖皇帝进行“青词”交流。这时候的嘉靖皇帝沉迷修道,根本就没有心思打理朝政。他下的手诏,一些官员读来如读天书,摸不清状况。只有严世蕃一览之下就能够破解其中玄机,猜中皇帝的真实意图(答语无不中)。

通常情况下,严嵩接到嘉靖皇帝的手诏后,就要赶忙派人往家里送,以期从严世蕃那里得到正确答案。

可是有一段时间,严嵩的夫人欧阳氏去世,其子严世蕃在家居丧,不能再跟在父亲身后帮着破解皇帝的“青词密码”。嘉靖皇帝为了修道方便,就在西苑为阁臣专门设立一个办公室,叫“直庐”。这里就成了皇帝与官员交流“青词”写作、探讨道学的场所。严世蕃不能陪伴在侧,严嵩就完全失去了主心骨。

严世蕃在居丧期间沉迷女色,根本无法腾出时间替自己的父亲分忧。严嵩派人来询问对策,他只管自己逍遥快活,并不按时回话。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父亲的尴尬处境。嘉靖皇帝是个性急之人,他无法容忍老迈的严嵩在一道命题上耗费半天时间。严嵩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去应付,可往往是词不达意(往往失旨)。严嵩突然大失水准,这让嘉靖皇帝在疑惑的同时大为不满。

这时候的严嵩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而徐阶只有49岁,年龄上的差距让他们分出了高低。徐阶作为“青词”写作的后起之秀,大有取代严嵩之势。徐阶的异军突起,难免会引起严嵩的警觉,新一轮的权力博弈也就此拉开帷幕。

其实,严嵩与徐阶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当初夏言任内阁首辅期间,曾经推荐过徐阶。按照帝国官场的圈子定律,徐阶应该算是“夏言的人”。严嵩当初用奸计陷害夏言,如今就不能不提防徐阶的报复。

其实在这一点上,徐阶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早晚要与严嵩上演一场权力斗争,可眼下他还没有能力与对方抗衡。更为重要的是,徐阶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完全赢得嘉靖皇帝的信任。比如说世宗的方皇后去世,世宗打破成规,欲令皇后先入太庙供奉。作为礼部尚书的徐阶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皇后没有先入太庙的先例。

嘉靖皇帝与方皇后感情甚笃。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谋逆,刺杀嘉靖皇帝,全赖方皇后护驾才没有得逞。方皇后去世,嘉靖皇帝很悲伤,要按照皇后的礼仪把方皇后安葬在永陵,追谥为孝烈皇后,并且入太庙供奉。结果却遭到了徐阶的强烈反对。

嘉靖皇帝半辈子都在与帝国的礼法制度较劲儿。其实他这样做,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完全是重感情的表现。刚即位时,为了父母的名分,与文官们斗得血染宫阶。如今为了自己的爱人又要与官员较劲儿。他不明白,人的感情为什么总要被那些冰冷的礼仪制度所制约?直到晚年,嘉靖皇帝仍不死心,还反复要求,要把皇后跟自己的神位并列在一起。令人遗憾的是,就算是皇帝,他的感情也无法僭越无情的规定。

嘉靖皇帝对待徐阶的态度,严嵩看在眼里。有一次,嘉靖皇帝与严嵩聊到朝廷官员孰优孰劣。当谈到徐阶的时候,严嵩给出的评价是:“徐阶这个人不缺才华,却多二心。”由此可见,严嵩这时候对徐阶已经暗藏杀机。“二心”说白了就是不忠诚,一旦皇帝认为某个官员有“二心”,不打入死囚牢就算客气了,更谈不上重用。这话后来传到了徐阶耳朵里,他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了。

徐阶需要做的就是先麻痹对手,做好决战前的蓄势准备。为此他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严嵩的孙子做妾;在内阁事务中,他也是一切唯严嵩马首是瞻;借躲避倭寇之名,他把自己的上海户籍转到江西,这样就与严嵩攀上乡情。

面对如此听话顺从的下属,严嵩一度放松警惕。就连那些官僚们都在私下里议论,说徐阶不过是严嵩的一个小跟班。

徐阶在稳住严嵩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讨好嘉靖皇帝。稳住严嵩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帝国权力高层的席位,稳住皇帝是为了图谋更大的发展。徐阶示好皇帝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青词”写作上多下些功夫。

虽然徐阶的谋略不动声色,可是一招一式中暗藏的杀机并不能迷惑老于仕途的严嵩。不久,咸宁侯仇鸾因为边关之事获罪。徐阶与仇鸾本是死党,严嵩想借此机会将徐阶一并除掉。

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告发仇鸾之人竟是徐阶,这让严嵩大为震惊。徐阶竟然不顾老友之情,抢先告状,以使自己摆脱干系,其政治手段之老辣狠毒,让官场老手严嵩也自叹弗如:“我比徐阶年长二十余,智略却不及他啊!”

严嵩和徐阶争权夺利,幕后的真正操纵者是嘉靖皇帝。严、徐二人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全力博取皇帝的宠信,抓住了皇帝的心,就等于抓住了权力。

严嵩位极人臣,虽然时时处处谨小慎微,但也难免会怠慢皇帝。比如说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因为宫婢之变差点儿丢了性命的嘉靖皇帝不敢再居住在大内,移居西苑。可移驾不久,西苑的居所永寿宫又发生了火灾,这场大火是皇帝和宫姬在貂帐里玩火引发的。嘉靖皇帝有心重新修缮,但却遭到了严嵩的反对。严嵩的意思是让皇帝移驾重华宫,那里既不需要维修,并且居住条件也不错。嘉靖皇帝大为不满,因为重华宫是当年景泰帝软禁英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