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读者评论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静水流深:应当说是历史的局限性使然,其人其事可悲、可叹、可悯。作为一方官员,他对清廷已是仁至义尽,但皇帝向来只把臣子当奴才,根本无惧他的生死。在那种生死关头,还暗自筹划当面怒斥异国入侵强盗,未果后绝食而死,也算是有民族气节了。

永无岛: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心情都很复杂。这些人论能力,论手段,论气度,论努力,论人品,都不差。可是晚清大厦将倾,又岂是个人努力能够挽回的?!一方面觉得他们迂腐愚蠢,不懂得时代更替是最基本的自然道理,另一方面,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又令人感动。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全都“识时务”“为俊杰”了,到底是好还是坏?人类凭借意志去抗衡命运,到底应该歌颂还是惋惜?

乘风:晚清的事情说来很蹊跷,说是制度的问题,好像不全面;说是人的问题,好像也不对。我认为应该是一套落后的制度遇到了一小撮昏聩的主政者产生的化学反应。纵有曾国藩、左宗棠之类的英才,也难耐上层苟且偷安、不辨是非的混日子式的治国理政。

是非成败丁汝昌

福田:“‘定远’巨炮一响,舰桥就开裂了,坐镇指挥的丁汝昌跌了下来,信号旗装置也废了。”

这段纠正一下,“定远”号自己开第一炮并没有震坏舰桥。威海“定远”舰的复制舰,舰桥很结实,再疏于检修也很难自己开炮就震坏。但是,当时的舰桥(也叫“飞桥”,是露天的)中炮后很容易起火。在“定远”级军舰的飞桥下方,有一个大型的装甲司令塔,起着托举和结构加强作用。丁汝昌当日受的主要是烧伤(“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督战,为日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焚烧,虽为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颈项皆被烧伤……”——1894年9月20日,丁汝昌电寄总理衙门报告),飞桥是被日方炮火打坏,而不是被己方火炮发射而震塌。而根据洋员戴乐尔的回忆,丁汝昌受伤之前,305毫米口径的主炮已经发射了10炮。从战后的照片和旅顺船坞的维修记录来看,“定远”飞桥震塌一说也完全不能成立。在海战后负责调查“定远”伤势的美国人沈威廉(William Sowden Sims)的记录表明,“定远”的伤情在于“前桅上部折断、舰首军医院被洞穿”,并无只言片语的“飞桥坍塌”的记录。

陈伟:不止射速上有巨大差距,当时日本开发的下濑火药,一碰即炸,温度极高,在水中也能燃烧,比(西方)列强都先进。这也导致十年后的日俄战争,世界第四规模的俄国海军惨败于日本。

最会煮面的兰方人:甲午海战的失败是注定的,爆发于海军大发展的时代,十年已拉开代差,各种战术体系随着装备改善快速更新。日舰代表当时先进科技的速射炮、航速都远超北洋,有效火力输出效率远胜射速既慢又打不准、跑得也慢的清军。日军还用上了第一种替代黑火药炸药的苦味酸炸药,这可谓那个时代的“黑科技”,虽然打不动“定远”“镇远”两铁甲巨舰,但这种附带燃烧效应的炸药对北洋水师其他军舰的杀伤力度极大。火力时代,比拼的是有效火力输出效率,面对有黑科技加成的日军,就是神仙来指挥,只要不作弊都得输,丁汝昌的悲剧是那个时代中国的悲剧。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昊子:1959年冬,上海打捞工程局开始打捞“海圻”舰。1960年5月27日,船体被切断成两段打捞出水,后拆解回炉。“海圻”舰的故事至此彻底画上了句号。

Grumman:看到关于清朝水师的文章时总会想起两句话——邓世昌在撞向“吉野”前对全舰说:“吾辈从军卫国,虽死,犹壮声威。”在大东沟海战后光绪帝垂泪为北洋水师阵亡将士写下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何去何从:谢谢大作!屈辱的主题里不乏悲壮而又奋起的色彩,读文时整个人的感情都沉浸在那段峥嵘历史中。有个小问题:易帜时那位清廷特使载振还在舰上吗?他做了什么?(作者回复:载振一直没坐船,他是坐火车去的英国,然后就先回去了。)

提督的抉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恩来:聂士成有一个手下,是镇守大沽炮台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是湖南湘西吉首人,当时67岁,属于湘军中的一员。他同样也因为弹尽援绝在战争中壮烈殉国。他的手下有一个裨将叫沈宗嗣,是湘军中竿军领袖沈宏富的儿子,算是罗荣光的子侄辈。这一仗,沈宗嗣逃过了一劫,回到了湖南凤凰的老家。两年后他的儿子沈岳焕出生,也就是后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沈从文!

总有胖卿想害朕:聂公桥就在(天津)八里台立交南首,那里至今有一尊黑色塑像,聂公身披黄马褂,左手牵马,右手扬刀。可惜现在附近修了地铁出站口,周围又迫近市场,塑像位置已不显眼。

戚桉:军人真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是国家的战争机器?还是人民的铜墙铁壁?他们是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还是在为人民的幸福而战?《百年孤独》里有句话这样说:“他们麻木地向前走着,带着军人的荣耀和服从命令的僵硬。”也许军人,注定是一个矛盾的职业。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Faner.Poon:我曾好奇他为什么会把名字改成“荩”,查了一下,“荩”字可以引申为忠诚,荩臣即为忠臣。套用电影《V字仇杀队》的经典台词:拿起笔写报道的不只是血肉之躯,而是他的思想。思想是不怕死亡的。

婷婷:韩剧《匹诺曹》就是讲记者的故事,虽然是偶像剧,从一个不算大的切入口,讲述了一个简单的记者要如实报道新闻的道理,但是当面对强大的黑暗面和个人的私心时,最简单的道理或者被人蒙蔽,或者忘记了初心,倒是让人印象深刻。

扬扬: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拿破仑

ATOM:只为公心,知不可为而为之,乃真汉子也。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Jie:在他的内心,任何主张和原则都抵不过生的渴望,在经年累月的颠沛流离中,可能只有活着才是最真实的选择。

Fighter:除了电影,电视剧《非常公民》也拍得很真实。我去过长春的溥仪皇宫,它各个方面虽然享皇帝等级,却也处处受日本人限制。

诗酒年华:看过新凤霞写的《我和溥仪》一书,从他们劳动改造期间的故事中,了解到了一个经历起起落落后变得谨小慎微的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