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沉没的那一刻……(第3/3页)

像细野正文那样“男扮女装”的乘客,其实有不少,还有不少男乘客推开女乘客,抢占救生艇位置的。不少船员后来回忆,自己是朝天鸣枪才控制住秩序的。

当时的救生艇

悲伤的故事,还不止这个。

事故发生后,人们对“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的生还率做了一个统计,发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

三等舱中,只有26%的乘客生还,而到了二等舱,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44%,头等舱的生还率是60%。

经过研究发现,头等舱中的男性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的儿童的生还率还要高。

事实也正是如此。包括细野正文在内的一些乘客后来回忆:事故发生时,三等舱的乘客被船员用枪顶着,要让头等舱和二等舱乘客先上救生艇。

为此,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曾这样形容“泰坦尼克”号上的“妇孺优先”规则:

“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这样表述可能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6

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在经过了2个小时40分钟的挣扎之后,“泰坦尼克”号终于完全消失在了海面上。

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一共搭载2224人,只有702人生还,1522人遇难。

4月18日,搭救“泰坦尼克”号乘客的“卡帕西亚”号抵达纽约港,大雨。

在船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

拿着载有“泰坦尼克”号沉没新闻号外的报童

和幸存者一起上岸的,是一个个至今还在流传的故事。

那是一个个折射人性的故事。

馒头说

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发生的那些感人故事,其实我很早就知道。

毫无疑问,那一个个折射人性光辉的故事确实让人感动,但当初读到的时候我也不免疑惑:那一夜,难道真的就没有发生一些反映人性阴暗面的故事吗?

事实上,不可能没有。

只不过当我们后人进行记载和回忆时,更愿意记住那些令人感动的——我承认,我自己也曾想把这条推送只写成一个感人的故事。

卡梅隆在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一个人坐潜艇,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海底,注视着残骸发呆。

他说:“我仿佛可以听见1500人在颠簸的船上哭喊。”

是啊,这是一艘载有2200多人的巨大邮轮——在悲剧发生的那一刻,人类的天性是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闪耀出圣洁的光芒的。

有卑微,也有高尚;有自私,也有伟大。

在天灾降临那一刻,才能真正显现我们人类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