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当年在报纸上登广告有多难吗?(第2/2页)

解放日报社的资料室里,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当初的读者反馈原件——真的有批评声音:

“凭票供应的电视机、收录机为啥还要做广告?如果登给中国人看,你又买不到;如果登给外国人看,人家根本不稀罕!”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只能起到刺激人们不满的作用。”

1979年1月28日的《解放日报》(第二版)

1979年1月28日的《解放日报》(第三版)

“我花四分钱买一份报纸为了学习、看消息,你们用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绍日本人的生意经,算啥名堂?”

“广告里画的有些是油头粉面、奇装异服、妖形怪状的女人,对广大群众到底有啥好处?”

王维让人把这些反馈实事求是地做成简报,上交给宣传部。

上面的领导,并没有批评。

6

由《解放日报》开头,全国报纸广告的“黄金时代”大幕由此拉开。

记得上海《新民晚报》的一位记者讲过一个段子:“那个时候,我们的广告部主任上班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带,只要带把尺子就可以了。一个客户进来,主任告诉他实在没版面了,客户再三拜托,于是主任用尺子给他在版面上量出一个几乘几厘米的‘豆腐块’,问他能接受吗?客户连连点头,出去。然后排队的下一个再进来。那个年代,在报纸上登一个广告,有时候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当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解放日报》,也由此迈开了脚步:1993年,报社全年广告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1995年又突破了2亿元。

对了,那家上海广告装潢有限公司在之后的八年时间里,营业额一直是同行业全国第一。

馒头说

《解放日报》是一家听上去非常严肃、正经的报纸(实际上也是),但翻开它的历史,除了第一个恢复商业广告外,真的还有不少的全国“第一”,会颠覆你的印象:

1979年8月12日,成为全国第一家刊登“社会新闻”的报纸(其实就是非正面的新闻:上海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造成很多乘客受伤);

1980年1月,全国第一家创办文摘类报纸《报刊文摘》(巅峰时期的发行量达到380万);

1989年1月21日,成为全国第一家敢把美国总统(布什)的就职演说作为头版头条的报纸;

1991年1月17日,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敢在头版头条刊发《海湾战争可能在24小时内爆发》预测消息的报纸(结果战争确实就在当天爆发);

1991年2月4日,成为全国第一家敢用自己的语言透露党的最高领导谈话内容的报纸(业内皆知的“皇甫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1992年1月4日,成为全国第一家出版彩色版周末刊的报纸;

1993年1月1日,成为全国第一家敢以半个版面刊登股票和期货市场行情的报纸。

……

你问我怎么那么熟悉这张报纸的历史?因为这就是我供职的老东家啊!

必须承认的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后,传统的纸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初广告客户踏破报社门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同样应该达成共识的是:纸媒纸媒,成为过去的只是“纸”这个载体,“媒”永远是刚需——《解放日报》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家“全员转型”的省级党报(全部的记者第一发稿都发到新媒体平台“上观新闻”客户端),又成了第一家摸石头过河的报纸,而这可能也是史上最艰辛、最未知的一次探索。

所以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初报纸刊登广告的故事,我觉得依旧是很有意义的。

我一直很喜欢那八个字——或许那八个字现在看起来好像一点都不酷、不潮、不时尚,但真的能够做到,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光是做报纸、干媒体,放到任何一个行业,放到任何一个时代,这八个字都值得铭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