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2页)

而南宋的道士们似乎放弃了把罗酆山建成冥府的尝试,而重点在“酆都地狱”上做文章。一位南宋人李昌龄,他为《太上感应篇》做传注,谈到北都罗酆山,大致是在南朝道士的基础上掺加以阎罗王体系的成分。如云罗酆山近水面处有一大洞,名曰阴景天宫。周回三万六千里,中有三十六狱。主此洞者名为太阴天君,助治四人为东西南北四斗君。洞外山上别有六洞,六天大魔各主其一,即冥府六曹,主执罪罚。如此之类,道士的灵感日益枯竭,顶多是修修补补,已经变不出多少花样了。罗酆体系的鬼域架构缺乏大众幽冥文化心理的支持和认可,只能是闭门造车,即使在道教的经卷中写入一百遍,也不过是痴人说梦。

但道教徒的努力并没有完全落空。他们向幽冥世界出击的突破点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借着泰山神被宋真宗封为天齐仁圣帝,与民间信仰联手,让太山府君“借壳上市”(叫借尸还魂太不好听了)。其战果辉煌,竟把十殿阎君统统纳入东岳囊中,但说来话长,只能另文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