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订条约后党再卖国 明大势幼主立雄心(第2/7页)



  慈禧回到储秀宫刚坐下,李莲英就凑上前说道:

  “老佛爷,皇上如此年幼,可不能娇惯,否则长大之后可就难以驾御了。”

  慈禧点点头没有说话,李莲英见慈禧赞同自己的主张,就大着胆进一步说道:

  “老佛爷,这皇上如此年幼就偏向他的老师,长大独立执政后难免不重用翁同和,太后不可不当心,皇上可不是老佛爷的亲儿子。”

  慈禧听了,脸一变,她最忌讳别人提及此事。李莲英这么一说,慈禧当然不高兴,冷冷他说:

  “小李子多嘴,该打。”

  慈禧虽然不喜欢别人说光绪不是她的亲儿子,但李莲英说的话也确实戳到慈禧心中的疼处,她的确害怕光绪长大像同治一样不听她的话,更怕光绪也与别人的感情加深而影响她和光绪之间的母子深情。过了一会儿,慈禧才缓缓地对李莲英说道:

  “小李子,今后你多留心就是了,皇上有什么不好的尽管告诉我。”

  “是!”李莲英献媚地一鞠躬。

  “我说的不只是指皇上与翁同和,更主要的是皇上和东边。”

  “小的明白,奴才一定遵命!”

  慈禧所担心的并不是皇上和翁同和的关系,她所担心的是皇上和东宫慈安太后的关系,她决不允许光绪再重蹈同治的覆辙。

  停了一下,慈禧又道:“当然,光绪和醇王府人的来往也要留心。”

  “老佛爷放心,有小李子在,决不允许任何人想从太后手中夺走皇上。”

  两人正说着,光绪从毓庆宫回来了。待光绪拜见落坐后,慈禧先问了一下功课情况,光绪都一回答,最后慈禧才提及今天训斥他的事。

  “皇上,今天皇阿爸训斥你,你记恨吗?”

  “不,皇阿爸训斥的对,皇上每说话应三思而后行,身为一国之主应一言九鼎,行事不能违背祖制。”

  慈禧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对!”

  “皇阿爸,今天翁师傅确实病了,你看在孩儿的面上饶过他吧?”

  “你翁师傅病了,你应该先派人回报你皇阿爸才对,也不应自作主张,如果你这么一改祖制,其他人也跟着学,这宫中岂不乱了套,那皇帝的天威尊贵放哪里呢?”

  光绪听了,也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慈禧又说道:“今天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你皇阿爸就饶过你翁师傅。不过,今后可不能违例,有什么特殊情况应先回报皇阿爸。”

  光绪一听饶过了翁师傅,不罚他的一月俸禄,忙跪下叩头称谢:

  “儿臣感谢皇阿爸!”

  慈禧忙把他拉了起来,心疼地给他弹去腿上的泥上。

  又是一个金秋季节,八月的乡村是成熟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然而,八月的北京,特别是皇宫大内里面却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丰收。相反,深居简出的慈禧太后却碰到了一件令她十分棘手的事,她被迫召回任两江总督的心腹大臣李鸿章商讨对策。

  李鸿章从总理衙门府出来也是一筹莫展,真是一波未平一彼又起,济南府的火烧洋教案尚未有结果,这云南又出了一个“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一气之下,撤去了理查德和约翰·思扬两位驻华公使,换上一位刚刚上任不久的外交使节威妥玛。这威妥玛一改往昔理查德对大清朝的软面孔,试图用武力解决问题。他们从印度派出军舰五艘,士兵五千人开到天津,扬言不给个说法誓不罢休。

  慈禧知道目前的处境,急令李鸿章到天津同英人谈判。李鸿章几经周折才算哄住英人停止进军。李鸿章将谈判的内容报交给总理衙门大臣奕欣那里,奕欣一看又是割地赔偿,气得直拍桌子瞪眼,大骂李鸿章卖国。

  李鸿章无奈,只好来到储秀宫奏请慈禧太后,让她定夺。

  慈禧太后接过英人提出的要求。第一条是准许英人到云南通商考察,慈禧想了想,唉,这么多地方都通商了,多加上一个云南就加上吧,免强答应了。这第二条是赔偿英人抚恤银二十万两。太后心道:我的妈呀,这些洋鬼子也太心狠了,死几个人就要这么多钱,他们要是缺人就让我大清国的臣民给他几个就是了。

  慈禧想想这二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有点不舍,就问道:

  “李中堂,济南一案的银子不是赔了,怎么又要这么多,这云南一案又死多少洋人?”

  “回太后,云南发生的案子洋人也死了十多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洋人的错还是当地老百姓的错?”

  “无法说清是谁的错,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是这么回事:英国人马嘉理带领一支探路队来到云南户宋河一带被当地居民拦住盘问,不准他们前行,马嘉理就向当地居民解释他们前行的目的,由于语言不通,双方发生了争吵,当地居民先打死一名英人,这马嘉理一气之下才开枪打死一名当地居民,结果当地群众依仗人多势大,一哄而上把马嘉理等人打死。据说,英人是走错路了,误入云南,他们本来是去缅甸考察的。唉,这也是我们大清臣民不懂外语的失误。”

  李鸿章故意这么说,好让慈禧太后觉得理亏的是我们大清朝,这样就可同意他谈判的结果,不会又骂他无用、卖国。而究其实,这云南“马嘉理事件”纯是英国佬的错。这支马嘉理探险队是地地道道的侵略军,以走错路为借口入侵云南边境。不是当地老百姓先打死洋人,而是携带大量枪支的马嘉理所率士兵先开枪打死当地居民多人,以致引起众怒,当地群众才奋起打死这些侵略军。

  这个世道哪有什么理,到处是强盗逻辑,谁的拳头硬谁就有理。

  慈禧听了李鸿章的叙述,骂道:“洋人可恶,这百姓更可恶,让他们走一趟就走一趟是了,这好,不准走也得走了,真是无中生有,多此一举,都是混帐王八羔子,净给我惹事。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二十万两银子一律从百姓身上索取!”

  慈禧又看第三条:通商口岸和内地各省,凡涉及英人生命财产案件,英国有权过问。慈禧暗想,过问就过问,这条不算苛刻,牵扯到英人的利益,人家过问一下是合情合理的,反正没说怎么个过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