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字典价贵(第2/2页)

当然啦,也只是理论如此而已,终究科举考试才刚举行第二届,将来二三十年后的事情,谁都说不大准。

接下来说考试范围。明经的范围最广,包括全套建安石经,非饱学之士不可为也;明法、治剧考《汉律》……哦,现在应该叫《魏律》了,但其实还是《汉律》那一套,传说天子打算重修法令,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动作;明算要考《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但应该不会出里面的原题,靠死记硬背必然是不成的;知兵科考《孙子》、《吴子》、《太公》、《司马法》,以及天子御制的《新书》。

不管哪一科目,考试都分两场——“此与科举同也,为使汝等熟之耳。”第一场统一考经义,儒经乃士人立身之本,不要以为不考明经就不需要读经了;第二场再考专业科目。

说到这里,张休终于抄起了放在案边的那函书,竖立起来,向众人展示。有那位列前排并且眼尖的,直接报出了书名——“字典”。

对,张休说这部新印的《字典》,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试参考书。

这年月隶书虽然风行,楷书亦露其根芽,但并没有统一标准,各路异体往往撞一块了都自己不认得自己。其实这类事儿并非仅仅汉、魏,或者隶书流行时代才有,比方说明代的《喻世明言》里就有一则《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说秀才赵旭上京赶考,名登榜首,宋仁宗召其上殿,说你卷子写得很好,只可惜错了一个字。哪个字呢?原来赵秀才把“唯”字给写成“厶”字旁了。赵旭强辩说:“此字皆可通用。”仁宗不高兴了,当场写下八个字,乃是“箪(异体上亦作二厶)單、去吉、吴矣、吕台”,说你给我通用一下瞧瞧!就此黜落。

赵旭固然嘴硬遭难,但由此亦可得见,“口”、“厶”两个偏旁对于很多字来说,确实习惯通用,这事儿到了宋代都还避免不了。

为了统一异体,规范文字,是宏辅便集结门客编写了《说文切韵》一书,在原本《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删其死字,添加新字,不以篆书为标准,而改成隶书,还切韵注音、分类检索。问题《说文切韵》太大部头了,还是不方便当作工具书来使用啊。

所以前不久,他又命人删其冗繁,简化解释,并且干脆把篆书彻底给舍了,新编成这一套三卷本的《字典》。《字典》若想风行天下,最方便莫过于塞入科举,当成常用字标准——以是宏辅的名望和权势,再加上科举本就是他所创建的,那自然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啦。

所以张休今天就说了,人人都要有这本参考书,考试时候用字一旦与《字典》相违背,没有异体一说,全都算错别字儿,肯定减分——“一函三十钱,只收工本,少顷都来请购。”

马钧听闻,当场就慌了——我天三十钱,我兜里只有五枚大子儿,还是老娘省吃俭用留给我路上零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