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万国来朝 第十四章 土木堡(第4/5页)

战胜的也先已经打扫了战场,养精蓄锐,等待着对手的到来。

而对于这一切,尚在梦境中的王振是不知道的,他始终天真地认为,只要大军出发,看见敌人,一拥而上,就能得到胜利。

二十万大军就在这个白痴的引导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而前方等着他们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在阳和差点被干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

他汇声汇色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在他大权在握的日子里,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还梦想着建功立业。其实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骗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个小人,一个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此时大军刚刚到达大同,并未走远,如果按时撤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先暂时也摸不透这二十万大军的底细,不会立刻进攻。虽说师出无功,就算是出来旅游了一圈吧。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偏要搞出点花样来。

王振是一个小人兼暴发户,他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依据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这一类的暴发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小小的蔚县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有钱人喜欢开着车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后大按几声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后让全村老小出来看自己的新车、新衣服。

王振带了皇帝和二十万人,回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这个目的。

他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经无话可说,抛开他的恶行,单单他的愚蠢和无知,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为万人唾骂。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就这样,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

也先终于赶到了,他擦干了朱勇在他刀上留下的血迹,准备再次大开杀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发动攻击,明军促不提防,全军败退,但由于人数众多,也先不敢过于深入,明军于是趁此机会结成紧密队形,并挖掘壕沟,准备长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