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9节(第2/3页)

李弘很害怕。目前的情况和当年很相似,皇权沦落,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有边疆的忧患,内有叛逆大军虎视眈眈,主掌朝政的以李玮为首的北疆改制系大臣和当年以王莽、刘歆等人为首的“复古”改制系大臣在思想上、诸多改制之策的制定和推行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在废墟上重建社稷,试图中兴大汉,一个是在摇摇欲坠的“大厦”上修修补补,试图重振社稷。两者目的相同,而基础却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李玮的改制派还能控制局势。

王莽当年为了转移朝堂上的重重矛盾,打算利用征伐之策来铲除对手,所以他固执己见不听劝谏,出兵讨伐西域,结果大败,继而引爆了矛盾,绿林、赤眉揭竿而起,天下豪雄乘势雄起,王莽的新朝瞬间崩溃。今天的李玮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也在朝堂上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出兵平叛,结果也是一场大败,侥幸的是,因为自己的病倒导致局势骤然紧张,从而及时遏制了这场一触即发的矛盾,没有让朝堂形势进一步恶化。

但李玮没有放弃。他是大汉的丞相,他的目标就是中兴大汉,他要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急迫问题,所以他通过张燕提出的儒道相融之策立即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朝堂矛盾的办法,那就是儒学改良,这个曾经导致王莽新朝轰然倒塌,导致社稷败亡生灵涂炭的王朝根基。

刘歆的儒学改良之策是在儒家经学上的改良,是属于儒家学说内部的改良,而李玮的儒学改良之策近似于大儒扬雄的理念,是援道入儒,是两家截然不同的学派之间互补长短的一种改良。当年的刘歆为了儒学改良,付出了一生的清誉,最后付出了生命,由此可见儒学改良的阻力之大,也由此可以预见李玮的儒学改良之策将要遭遇何等强烈的反击。

李玮说干就要干,他有李弘和长公主给他做支撑,他不怕,但李弘怕,李弘不敢干。这场大病让他元气大伤,华陀和张机都说了,这辈子也不要骑马了,最好也不要再去打仗了。当然,你想早点死,对自己生命无所谓,那就可以为所欲为。李弘不想死,他还想看到大汉崛起的一天,看到大汉百姓安居乐业的一天,所以他决定接受华陀和张机的意见,老老实实在晋阳待着。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大汉一步步走向振兴,不需要他驰骋疆场了,否则他还是要冲锋陷阵。

李玮的儒学改良之策如果失败了,如果天下再次大乱,如果小天子控制不了局势,自己就不得不再上战场。上战场是小事,自己早点死也是小事,但生灵涂炭是大事,社稷倾覆是大事。这个责任自己承担不起,根本承担不起啊。

“受胙……”

乐舞顿时一变,乐工奏《大濩》之曲,舞伎起《大濩》之舞。丝竹钟磐之声响彻山野。

李弘思绪被打断,在张燕和吕布的左右扶持下,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长公主回过头来关切地看着他,李弘努力冲着她笑笑,示意她继续主持祭典。

长公主下拜受胙。(接收胙肉。)

“撤馔……”

黄岳高呼之后,长公主和众臣起立,各自长长吁了一口气,祭典总算要结束了。

长公主乘着小憩的短暂时间,走到了李弘身边,“还支持得住吗?”

李弘几乎半靠在吕布的身上,疲惫不堪地点了点头。长公主看到李弘眼里的血丝,马上转头瞪着李玮,没好气地问道:“你有什么重要事?为什么不对我说,却把大将军拖一夜?”

李玮刚才高声朗诵了长长的祭文,正口干舌燥嗓眼冒烟,愣了半天没说话。

张燕轻轻拍了拍李弘的后背,小声安慰道:“我们不能急,千万不能急。这件事两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五年、十年,总之要时间,要时间,欲速则不达啊。”

李弘若有所思,缓缓点头。

“咚咚咚……”鼓击三通。

“跪……”黄岳的叫声再度响起,长公主和众臣跪倒。

乐舞突变,雄壮激昂,恢宏壮丽。乐工奏《大武》之曲,舞伎起《大武》之舞。歌伎高唱:“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送……”

长公主三跪九叩,由谒者引导,退坐东厢。丞相、太尉、大将军等公、侯三跪九叩,也入东厢。其余九卿等大臣、大臣夫人进殿三跪九叩后,由宾司引导,自殿两侧鱼贯而出。

宗庙广场上,乐舞逐渐进入高潮。

《大武》之舞是“武舞”,结构十分宏大,表述了周武王的功绩。大舞分六段,完美表现了武王伐纣战斗的完整过程,既有士兵出征前如山岳峰峦般的阵势,也有灭商的激烈战斗场景,还有周、召二公亲自出场的领舞,另外还有士卒们剑击枪刺、斧砍盾挡的激烈搏杀,最后是大军凯旋诸侯尊崇武王的仪式。此乐舞场面恢宏壮丽,拥有史诗一般的气魄,传承千年不衰。

突然间,号鼓齐鸣,惊天动地,三百六十名黄门鼓吹同时奏响了祭祀典礼的最后一个乐曲《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男女歌伎齐声高歌,虽然只有短短三句,但在反复吟唱之下,在雄浑号鼓的伴奏下,其磅礴气势冲天而起。

三十六名全身铠甲的“巴渝舞”舞伎手持长矛、弓弩在广场上边歌边舞,舞姿雄健豪放,潇洒迅捷。

吕布忍不住纵声长啸,放声合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玮、张燕、刘冥、燕无畏、卫峻等文武大臣热血沸腾,齐齐站起来振臂欢唱。

李弘的热泪悄然滚下,他嘶哑着声音,用尽全身的力气吼了出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以下不计字数:在古人的概念中,乐的含义比较广泛,不仅包括乐曲,还包括歌诗(词)、舞蹈。雅乐和俗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战国时期,人们将古乐视之为雅乐,这些古乐是指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使用的正统音乐。以六代舞最著名,它们是《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部乐舞,相传分别创作于黄帝、尧、舜、禹、商、周六个时代。六代舞也称大舞,是郊庙祭祀之乐。

刘邦队伍来自楚地,他们所歌所咏多为“楚声”,其中刘邦亲自创作的《大风歌》是楚歌名作,其歌辞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歌虽然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沉郁高亢。刘邦教沛中少儿120人歌唱,亲自击筑伴奏,唱到后来,刘邦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后来这首歌被用于郊庙祭祀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