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24节(第4/4页)

长公主同意官制修改方案。

天子和尚书台迁到长安的未央宫。自己和中书监居于栎阳城的栎阳宫。

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大将军李弘、丞相李玮、太尉张燕、御史大夫荀攸等六位大臣参隶尚书事,同理国事,辅弼天子。

不过,她建议由大将军李弘督领尚书台,主持尚书台的日常事务,为六位辅弼大臣之首。

李弘婉言请辞。臣常年率军征伐在外,尚书台日常事务还是由大司马督领为好。徐荣极力推辞,认为尚书台还是由德高望重的太傅大人督领为好。

这个时候,谁还愿意和李弘争首辅的位置?

杨彪立即劝道,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身体也不好,督领尚书台不合适。丞相大人太忙了,没时间兼顾。大司马和太尉大人各领兵事大权,日常事务繁忙,也无暇顾及。御史大人不但要主持御史台的日常工作,还要频繁来往于外朝诸府、未央宫和栎阳宫传递奏章,太辛苦了。目前看来,只有大将军最闲啊,还是大将军为首辅吧。大将军如果征伐在外,这首辅的位置就暂时由大司马代替,如何?

李弘还想推辞,但看到长公主脸色不善,随即作罢。

大将军李弘交还了孝灵皇带的遗诏,又交还了兵权,皇权骤然膨胀,按道理皇权和相权应该可以实现制衡了。但长公主强行让大将军督领尚书台,并且把中书监的权力全部移到了尚书台,无形当中把中书监闲置了,尚书台再次权重。

大将军督领尚书台,尚书台权重无可非议,但相权却因此受到了削弱。长公主这么做,显然是为了让小天子在主政后能牢牢掌控权柄,并且有报复外朝的意思。

外朝大臣们有苦难言。谁能料到,大将军在这个关键时刻使出惊天一招,把外朝大臣们精心策划的夺权大计打了个粉碎。

有得必有失,朝廷能够让皇权重建无上威仪,却是惊天之喜。

九月初九,长公主和六位辅弼大臣连续商议三天,终于下旨宣布最新的官吏任免情况,涉及各级官员一百一十多人。

拜郭策为太常卿、崔琰为太仆卿、张范为宗正卿。

拜鲜于辅为光禄勋卿、杨凤为卫尉卿、陈群为廷尉卿。

拜钟繇为大司农卿、贾诩为少府卿、袁耀为大鸿胪卿。

其余将作大匠为赵戬。执金吾为玉石。司隶校尉为张辽。京兆尹为余鹏。河南尹为令狐邵。

拜田畴为尚书令。

拜司马朗、王凌为尚书左右仆射。

拜牵招、宋文、郑演、孙礼、王昶、赵行为六曹尚书。

免除樊篱将军职,出任幽州刺史。免去张白骑将军职,出任并州刺史。免去高览将军职,出任兖州刺史。免去张郃将军职,出任青州刺史。

免除纪灵将军职,出任陈留太守。免除徐晃将军职,出任弘农太守。免除孙亲将军职,出任河东太守。免除吴叶将军职,出任魏郡太守。免去昌豨将军职,出任北海国相。

九月十二,大将军李弘上奏。

为了稳定州郡,建议马上审结谋刺天子案。前将作大匠董昭等大臣牵连此案的可能很小,应予以释放,重新任用。

建议赦免襄阳特使,并善加安抚,尽可能招抚南方叛逆。

谋刺天子案量刑过重,杀戮太多,不利于社稷稳定,建议赦免已经入宫为奴婢的叛逆妻女,遣送原籍。

建议做好西征准备,力争明年开春后,西进平羌。

长公主准奏,下旨诸府遵照执行。

九月二十三,天子和文武大臣返回长安城,入居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