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20节(第3/3页)

“不过,大将军成为外戚,是他交出兵权,退出朝堂的基础,是解决六年后那场危机的先决条件。因此不管他是否愿意,我们都要逼着他把女儿嫁给天子。”

筱岚深有同感地连连点头,“那能预料到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长公主的归宿。”李玮压低声音说道。筱岚吓了一跳。这件事是长公主的禁忌,当年晋阳危机就是因为孝献皇帝想把长公主嫁出去,结果满朝文武几乎被一网打尽,远比这次长安危机更可怕。

“如果长公主得偿心愿,那么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或许……”

筱岚心有余悸地连连摇手,“你想得太简单了,你知道办成这事难度有多大吗?一个愿嫁,一个愿娶就行了?天子怎么想?大臣们怎么想?六年后的天下局势又如何?朝堂局势又如何?等等,等等,太复杂,太复杂,想都不敢想的事,你不要再提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此事不但无助于解决六年后的危机,反而有可能让那场危机变得更加血腥,甚至直接摧毁社稷。”

李玮还想再说,筱岚脸色一沉,怒声说道:“不要再说了,就算我们身死族灭,也不能挑起这场可怕的灾难。”

“那你让我现在怎么解决问题?”李玮两眼一瞪,厉声说道,“我刚才说了那么多,你还没有听懂吗?这场危机和六年后的那场危机是紧密相联的。如果长公主不能象过去一样全身心地信任大将军,如果他们两人还不能携手合作,以强悍的实力威慑外朝,我凭什么保证武人们可以顺利进入朝堂,保证他们在朝堂上牢牢站住脚?武人站住了脚,朝堂上的斗争就会骤然激烈,那我又凭什么保证朝堂可以连续稳定六年?如果朝堂不能连续稳定六年,国力不能持续恢复,六年后,我拿什么去支撑因为那场危机而导致的一系列灾祸?”

“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也不是我们家族的事,这关系到社稷,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李玮一把抓住筱岚的手臂,把他拽进自己怀里,凑在她耳边低声说道,“告诉长公主,只要她完全信任大将军,就象当年她到北疆的时候一样信任大将军,她肯定就能得到自己的幸福。我拿自己的生命发誓,如果我不能帮助她完成心愿,我将万箭穿心而死。”

筱岚哭了,她抱住李玮,伤心地说道:“你为什么一定要承担这个责任?过两年,你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脱身,你为什么一定要往死路上跑啊?”

“没有大将军,我早就死在翼城了。没有大将军,也没有今天的大汉。于私,我应该为大将军而死;于公,我应该为社稷而死。”李玮轻轻叹了一口气,“老师的在天之灵正在看着我们,如果他还活着,他一定会鼓励我一往无前,誓死奋战。”

****

八月初七日,凌晨,长安。

大司马徐荣召集公卿大臣议事。

太傅杨彪抱病而来。光禄勋张燕和执金吾赵云奉命赶到。

大司农李玮宣读了一系列圣旨。

老大臣周忠代领丞相事。老大臣司马防代领御史台。同意羁押太仆孔融等涉案大臣。同意调换十四名各地郡国太守、国相。

大司马徐荣命令廷尉府以最快速度审结谋刺天子案,然后该杀的杀,该放的放,不要拖延时间,力争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光禄勋张燕提议大臣们联名上奏,弹劾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等大臣,认为他们在中兴策略上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并有私通叛逆的嫌疑,对天子在渭桥遇刺负有不可担卸的责任,建议长公主罢免蔡邕、刘和等大臣的职务。

大司农李玮建议修改官制,削减中书监的权力,并提出实施顾命之制,以上公大臣辅弼天子处理国事,从而限制长公主的权柄。

大臣们一致同意,并拟写了奏章。

八月初七日上午,老大臣周忠和大司农李玮急赴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