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35节(第2/3页)

“大战开始后,焦触率五千兵出战,焦触阵亡后,夏昭又带二千人支援,目前右翼战场上最多还剩下五千步卒。骑兵大军在羌人脱离战场后,也只剩下三四千人了,这些人在北疆军反攻后损失较大,如今都已撤到右翼战场的两侧保护步卒大军。现在战场上只有夏昭的军队在和一万多北疆军对抗,他根本挡不住。夏昭的军队一旦崩溃,军心必定涣散,后面的仗就没法打了。”

韩遂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由于西凉铁骑自身的问题,联军在战场两翼的进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现在联军既然无法压制住北疆军,当然也就没办法逼迫北疆军把所有军队投到战场上来。相反,北疆军却利用战场有利态势,在两翼发动了反攻。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逼着自己迅速出动所有军队。

“大人,北疆军已经全线反攻,他们应该没有军队了。”辛毗急切说道,“即使他们还有军队,也不过是留驻城内的后备军,人数不会太多。”

“徐荣这个人你了解多少?”韩遂突然问道。

辛毗愣了一下,摇摇头。他对徐荣不熟悉,无从了解。

“徐荣现在是晋阳朝廷的太尉,三公大臣之一,权势显赫。但他出身卑微,祖上是幽州玄菟郡的一个普通小吏,他能位居三公,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你知道吗?”

辛毗和凌孺、韩翼等人互相看看,有点疑惑,不知韩遂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弘、鲜于辅和徐荣三人都是幽州人,他们控制了晋阳朝廷的兵权。但你们注意到没有,翼州大战结束后,鲜于辅突然离开了晋阳,返回了北疆,而继任太尉的就是徐荣。几乎在同一段时间里,长公主在晋阳修改了官制,把尚书台迁出了皇宫,公开和外朝争夺相权。李弘一直保持沉默,随后就北上出塞了。”

“李弘和鲜于辅都离开了晋阳,只剩下徐荣一人独掌兵权,这说明什么?”韩遂停了一下,继续说道,“这说明徐荣是长公主的人,是长公主将来制约李弘和鲜于辅兵权的人,所以……”韩遂指指战场,语气十分肯定地说道,“徐荣不能败,晋阳朝廷和长公主也不允许徐荣败。徐荣一旦败了离开了晋阳,对长公主和朝廷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先生的意思是说徐荣有绝对致胜的把握?”辛毗紧张地问道。

“李弘和鲜于辅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功勋更为显赫,而徐荣要想摇续待在晋阳的朝堂上,他就需要取得关中大战的胜利,取得同样显赫的功勋。为了帮助徐荣打赢这一仗,长公主和朝廷会竭尽全力,会从兵力上和财赋上给予他最大的支持。”韩遂脸显忧色,缓缓说道,“徐荣手上肯定还有兵力,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而已。所以我们现在不能过早暴露兵力,不能过早暴露主攻方向,必须再等一等,以确保万无一失。”

“但是……”辛毗虽然心痛己方军队的损失,但又不得不承认韩遂的推测非常有道理。这一仗袁绍输不起,一旦输了非但前景黯淡,更有可能丢失洛阳,一蹶不振。他想了想,无奈叹道:“先生既然不愿意过早暴露兵力和主攻方向,那就要另想诱敌之策,不能这样硬拼。这么打下去,我们消耗不起。”

“左右两翼战场还能支撑多长时间?”韩遂点点头,转头问凌孺。

“右翼战场上有铁骑助阵,尚能支撑。另外高干大人的主力大军就在右翼待命,夏昭的军队如果徐徐后撤,对我们反攻时迅速包围敌人极为有利。”凌孺说道,“相比起来,左翼战场就很危险了。左翼战场上的杨秋、成宜的铁骑现在被北疆军的度辽营缠住了,一直无法支援李堪的步卒大军,而李堪的五千步卒和随后支援上去的张横的二千步卒因为缺少铁骑掩护,在遭到北疆军的疯狂反扑后,正在节节败退,情况非常危急。”

凌孺这话还没说完,辛毗就不高兴了。左翼战场上都是你们西凉的精锐,而且还有一支铁骑正在战场上厮杀,就这种局面还危险,你也太会扯了。他正想反唇相讥,韩遂却及时说了一句公道话,把他的嘴堵住了。

“左翼战场目前也能支撑,还是先集中兵力打中路吧。”韩遂说道,“我们立即围歼中路敌军,看看徐荣如何应对。现在我们的左翼还有多少步卒军队?”

为了帮助马超攻击中路,韩遂已经从后备军中抽调了阎行的三千铁骑。考虑到全局的需要,剩下的七千后备军无论如何不能再动了,只能从其它地方征调军队支援中路。

“还有八千人。”凌孺说道,“大人,我觉得用这八千人反攻左翼战场上的北疆军更合适。月前中路战场上的敌人距离万年城大约五百步,如果我们增兵围歼,他们必定撤进城内。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无法诱出徐荣的后备军,更有可能丢失两翼战场,所以……”

“不要争了。”韩遂看到辛毗脸色不善,急忙挥手说道,“立即传令,让程银带着八千大军支援中路。”

北疆军如果中路受击,西凉军将直接威肋城池,这时徐荣只有两个办法迎敌。一是从城内调兵支援,一是命令两翼战场上的军队迅速收缩,向中军靠拢。

如果北疆军采用第一种办法,联军随即达到了目标,主力大军可以倾巢而出了。

如果徐荣还在硬撑,那么两翼战场上的危局就能得到缓解,而占据中路的马超和阎行也能切断两翼战场上北疆军的退路,这同样能达到诱出所有北疆军的目的。

辛毗接受了这个办法,告辞离去。但辛毗刚刚离开,凌孺和韩翼就一左一右围住了韩遂,极力劝说韩遂调兵支援左翼的西凉军。

支援左翼战场,首先可以帮助李堪、张横摆脱目前的困境,可以把杨秋、成宜的铁骑从缠斗的不利局面中解救出来,西凉军的损失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其次,我们突然出兵支援左翼战场,很可能会让北疆军做出错误判断,误以为我们的主攻方向是左翼战场,从而把徐荣手中可能存在的军队调出来。

另外,韩翼还说了一个理由。马超和他的军队对韩遂始终是个威胁。马超这个人反复无常,脾气暴燥,根本不值得信任。马超在金城的时候曾和庞德来往密切,再加上他和袁绍仇深似海,一旦被北疆军说反,后果不堪设想。不如趁此机会削弱他的实力,逐渐把他的威胁彻底解除掉。

韩遂被说动了,他稍加考虑后,断然下令韩翼和程银领八千步卒大军支援左翼战场,同时命令马超、阎行不惜一切代价加强攻势,务必击溃中路北疆军,尽早切断两翼战场上敌军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