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11节(第4/4页)

“但是……”

“没有但是。”李弘用力一挥手,“殿下,土断之策实施之后,大漠上所有归顺大汉的胡族诸部都将编入户籍,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他们都是我大汉的铁骑,他们都将为大汉社稷的稳定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夕阳下,长公主挽着李弘的手臂,偎依在李弘的身边,缓缓地走在初秋的晋水河畔。

“这里真漂亮。”长公主目不转睛地看着红彤彤的夕阳,娇声说道,“我给你挑的宅院不错吧?这里又有山又有水,还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皇宫里哪有这么漂亮?”

“殿下既然喜欢这里,有空就过来住几天。”

长公主的脸霎时就红了,娇艳欲滴。李弘心中一颤,急忙解释道:“我是说,我很长时间不在家,你可以……”接着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更错了,竟然连君臣之间的称呼都变了,“臣失言,请殿下……”

“好了,我听你的就是了。”长公主虽然娇羞难当,但看到李弘惊惶的样子,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有时间就过来陪陪两位姐姐,看看两个孩子。你既然不愿意让她们经常进宫,那我只好降贵纡尊,亲自上门了。”

李弘不便再说什么,伸手把长公主轻轻地抱进了怀里。

“你还怨我吗?”

“无论殿下做什么,臣都不会怨你。”

“可我很害怕。”

“吕布将军这几天就回来了。赵云、玉石两位将军已经奉命调回晋阳。颜良将军这个月肯定打不下河内,他和田畴很快将返回晋阳。另外,张燕将军办完青州的事后,也会快马加鞭地赶回来。鲜于大人虽然走了,但徐荣大人还在朝中。”李弘凑到长公主的耳边,轻声说道,“即使我死了,也没人可以伤害你。你依然可以带着他们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长公主紧紧抱住李弘,泪水悄然滚落。

****

接下里的几天非常繁忙,长公主、大将军李弘和公卿大臣们聚在尚书台,通宵达旦地商议新官制。

内朝的侍中寺负责宣布政令,接呈奏章。东寺、西寺因为都是宦官,被排除在政事之外。侍中寺的长官是待中。

中朝的中书监负责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做文书。长官为中书监、中书令。

中朝的尚书台从少府脱离,成为独立的机构,由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二十五部尚书郎组成,但职权并没有变化,依旧是中枢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核心机构,负责上传下达天下奏章、撰写皇帝诏书、参予国政决策、掌管朝廷官吏的选用、审理刑狱疑案、主断狱事等等。

不过,随着尚书台的迁出,长公主必定会倚重中书监,中书监将逐渐成为中枢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核心机构。这是没办法的事,长公主不可能经常出宫到尚书台召集大臣们议事,她只会召集大臣们到宫中的中书监议政。

外朝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太常等九卿、执金吾等诸卿、司隶校尉这个直属皇帝的监察机构等府衙组成。

至此,新官制初步议定。

在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离开晋阳的前一天,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诏,拜封朝廷大吏。

拜蔡邕为丞相、徐荣为太尉、刘和为御史大夫。

拜鲜于辅为左卫将军戍守幽州。

九卿变动较大。转拜崔烈为太常、钟繇为大司农、张燕为光禄勋、吕布为卫尉、赵云为执金吾。拜玉石为司隶校尉。

尚书台三十多个大吏的任命很费了一番周折,各方势力都想安排自己的人手。

李玮如愿以偿,坐到了尚书令的位置上。张范和崔琰为尚书左右仆射。田畴、司马朗、陈宫、陈群、袁涣被拜五曹尚书。

荀攸被拜中书监,刘放被拜中书令。孙资被拜侍中。

日近深秋之际,大将军李弘离开了晋阳。

两府长史贾诩、可马傅干和被大将军征辟为从事中郎的董昭、主簿魏延随同前往大漠。

长水校尉穆斯塔法率五千长水营铁骑,胡骑校尉祭锋率一千原黑豹义从悍卒护卫大将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