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23节(第2/3页)

到了光武皇帝晚期,朝廷取消郡国兵后,征兵制渐渐消失,只能靠招募士卒打仗了。

大司马大将军从去年开始筹措修改兵制,为此,他特意把镇北将军鲜于辅从幽州请了回来,专门主持此事。老臣中,张温、崔烈、马日磾都曾在朝中担任过太尉,对大汉兵制的利弊自然很清楚。几位大臣经过数月的研讨后,拿出了一个初步定策。这个定策先后给北疆军中的数十位将军、中郎将和校尉看过,仔细征询了他们的意见,修改了十几次,但今天拿出来的还是一个不完善的新兵制。

这个新兵制的基础既不是征兵制,也不是募兵制,而是兵户制。农户一旦入了兵籍即成为兵户。兵户享受赋税减免的待遇,家里的每一代男丁必有一人为兵。兵户世世代代有男丁,则国家世世代代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战时,士卒上战场,不打仗了,就在家务农,放牧,训练。和平时期,每隔三年到边关戍守或到京师守卫六个月,以便京师军和边军保持强悍战斗力。

兵户制和屯田制相结合,在河北三州设十八大军营,每军营一万军户,即有兵一万。每座大营的一万军户平时由校尉统领,在指定地点屯田或者放牧。战时由将军、中郎将持皇帝“虎符”到各大营征调军队作战。战事完毕后,士卒回营屯田、放牧,将军、中郎将各自回朝,以防统兵大将拥兵自重。

冀州拥有邯郸、邺城、信都、东武阳、甘陵、南皮、平原七座大营。河东拥有河北、蒲坂津、解县、安邑、临汾五座大营。幽州马城和渔阳两座大营。大漠和边郡拥有金雪原、五原、云中、度辽四座大营。

新兵制依旧不设郡国兵。今日大汉之所以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乱,就是因为各州郡太守、豪强在黄巾起事后,依天子旨募兵自守,结果各州郡拥兵自重,祸害社稷。

按照目前河北财赋的支撑能力,新兵制规定,京师军由四万北军、两万南军、七千虎贲、羽林军共六万七千大军组成。战时,北军和南军必须轮流上战场。

边军人数则定在两万步骑,其中金雪原大营的一万风云铁骑属于常备军,其余一万大军则由五原大营、云中大营、度辽大营、马城大营、渔阳大营提供。

按照这样的规模计算,河北将有兵二十五万,即使除去边军六大营,晋阳虎贲、羽林军,河北也能一次性征调十八万大军南下作战,其实力之强悍,令人热血沸腾。可惜,河北没有这么大的财赋力量,无力同时支撑十八万大军作战,最好的设想也就是把两只拳头做大了,无论打出哪一只,都能让对方一败涂地。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北疆胡族。

已故鲜卑大王和连的儿子骞曼逐渐长大了。拓跋部落也稍稍恢复了元气,野狼部落在野狼王游骑死后,其残部也归随了骞曼。三股力量结合在一起,实力就大了。实力大了,野心也就来了,于是他们把目光对准了势力越来越大的步度更。他们想击败步度更,占据大漠西北部,重现昔日鲜卑人的辉煌。

恰好此时庞德、卫峻率领风云铁骑和乌拉尔铁骑南下打长安。汉人的铁骑走了,鲜卑人顿时心花怒放。拓跋韬、拓跋貉随即率军攻杀步度更。双方大战。战事延续,不久,陷入这场战火的鲜卑部落越来越多,甚至连中部鲜卑的柯比熊也被扯了进来。

侥幸的是,庞德、卫峻及时回到了大漠,他们自感兵力不足,无法震慑鲜卑人,于是延靖左贤王刘豹率军进入大漠相助。

刘豹一走,匈奴大单于于夫罗就死了。刘豹不在,给了单于庭贵族一个反抗李弘的机会。

刘豹是于夫罗庶出之子,他能成为储副,都是因为李弘的战刀太过犀利,匈奴人不敢不答应。匈奴人不敢不答应,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反抗的心思。于夫罗想把大单于之位传给自己的嫡子阿泰,阿泰也一直在努力。这几年,于夫罗一直不让刘豹返回单于庭,同时他还说服了自己的亲弟弟左谷蠡王呼厨泉、族弟右贤王去卑和单于庭其它贵族帮助阿泰。

于夫罗突然病重,正好刘豹又去了大漠,天赐良机,于是于夫罗临死前召集匈奴诸部,宣布由阿泰继任大单于。

现在右贤王去卑就在晋阳,他是来说服李弘的。他把单于庭反对刘豹继任大单于的理由说了一遍,最后提了一个建议,为了保持北疆的稳定,还是让阿泰出任大单于为好。阿泰做了大单于,匈奴诸部就不会乱,大汉北疆也就稳了。至于刘豹,他还是左贤王,将来阿泰死了,他照样可以继任大单于嘛。只要他做了大单于,大将军就没有失言。

李弘冷笑,“你敢威胁我?我给单于庭两个月时间。到了三月,如果阿泰还是大单于,我就亲自到美稷拜会他。”

去卑胆战心惊地走了,但李弘也心事重重,焦虑不安。

大漠平静了六年,胡族各部养精蓄锐,实力再起,终于耐不住寂寞,又要风云再现了。

北疆如果不稳,北疆军不要说南下平叛,就连河北都未必能守住。

李弘随即决定亲自巡视大漠,威慑胡族诸部。

正月下,诸项新制通过了朝廷合议,开始具体实施。

麴义、张燕、杨凤、玉石、颜良、赵云等人带着军队陆续到达晋阳,六万七千京师军在短短时间内迅速组成。

与此同时,天子圣旨飞送河北三州各地,阎柔、公孙瓒、鲜于银、文丑、庞德、张郃、高览、华雄、张辽、高顺、徐晃等十八位将军、中郎将受命组建十八大军营。

正月底,李弘上奏天子,要求率长水、胡骑两营铁骑北上大漠,巡视边塞。

天子吓了一跳,“爱卿,你走了,河北怎么办?”他把李弘的奏疏递给了侍立一侧的荀攸,“朕做不了这个主,朕要去问问姐姐。”

荀攸拿着李弘的奏疏直奔长公主营而去。

“陛下……”李弘再奏道,“匈奴人和鲜卑人的事要立即处理,该杀的要杀,该抓的要抓,否则,胡族各部会越来越骄狂,这对中兴大业的危害非常大。”

天子歪着脑袋左摇又晃,哼哼哈哈地说不出个所以然,“爱卿,胡人不都是听你的吗?”

“陛下,胡人不是怕我,而是怕我大汉的天威啊。”李弘苦笑道,“如今大汉战火连绵,威势不在,这帮胡人为了夺回大漠,岂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君臣两人闲聊了一会儿。不久,长公主和荀攸先后走了进来。

“大将军一定要在此时北上吗?”长公主担忧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