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11节(第2/3页)

“如果黄河隔三岔五爆发大洪水,如果大漠和边郡时不时爆发大雪灾,如果干旱和蝗灾接连不断,如果河北陷入一场又一场的灾患,我们是不是就此等死?是不是就此眼看着社稷崩溃,汉祚灭绝?”

大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隔入了沉思。

“大将军,在今日这种绝境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之策?”蔡邕思索了根久,实在想不出什么妙策,于是拱手问道。

“粮食从哪来?钱财从哪来?土地,都是土地。”李弘用手拍拍地面,一字一句地说道,“河北受灾了,财赋减少了,但土地没有少,人口没有少。我们有土地,有人口,怎么就没有办法养活官吏,没有办法养活北疆军队?官制、兵制为什么就不能和土地制度互相结合,各得其利?”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军屯?军屯可以利用闲置的荒地养活士卒,养活军队,这是军屯的优点。但军屯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无节制的役使屯田兵,使得屯田兵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逼得我们不得不逐步取消军屯。取消军屯,也使得我们失去了兵源,失去了军屯的优点。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军屯的优点,让我们既能利用土地养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这样我们的军队数量增加了,军资却大幅减少了,这比单纯地削减军队和缩减将士军饷不是更好吗?”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把兵制、田制和赋税制度相结合,让三者互补长短,让土地能同时养活士卒和他们的一家人,这对稳定河北,稳定军心,提高北疆军彪悍的战斗力不是有更大的好处吗?只要有土地,我们就有兵源,士卒们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河北就能节省一笔巨额开支,财赋无形中就得到了增长,有什么不好?”

“由此类推,既然军队的财赋问题能解决,官吏的俸禄为什么不能解决?河北各级府衙可以拥有自己的官田嘛。这官田的收成就是官吏的俸禄。官吏走了,不在了,官田还在,还可以给继任者继续提供俸禄嘛。只要有土地,官吏们就有俸禄,这样既能解决河北财赋的紧缺问题,又能增加各级官吏的收入,有什么不好?”

大堂上先是一阵沉寂,接着崔烈一跃而起,激动地举臂欢呼,“河北有救了,大汉有救了。大将军,好办法,好办法啊……”

张温、马日磾、赵岐、丁宫、蔡邕等人围坐在一起,小声议论了几句,然后不约而同地鼓掌相庆。

“这办法,真的可以用吗?”李弘对诸位老大人的强烈反应有点难以置信。

“可以用,是中兴大计,是中兴大计啊。”崔烈冲上来,狠狠地打了李弘一拳,眼眶里竟然有点湿润,“先帝没有看错人,先帝没有看错人啊。大将军,这办法既能保征强大的北疆军,又能节省财赋开支。将来天下平定了,大汉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必能重现当年的‘文景盛世’啊。”

李弘吓了一跳,“崔大人,你没有开玩笑吧?这办法真的有用?”

“是的,大将军。真的有用。”蔡邕高兴地笑道,“虽然你说得很简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地商讨,需要仔细修改官制、兵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但情况的确如你所说,只要有土地,有人口,我们就能解决财赋紧缺问题,军队数量不足问题,就能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张温满脸笑容,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弘一眼。“我怎么看你,你都还是西疆战场上那个战无不胜的悍将,怎么突然变成治国能臣了?”

李弘脸一红,连连躬身,“大人笑话了。我肚子里有多少货,你还不知道?”

“那你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马日磾颇为惊讶地问道,“有高人指点吗?”

“不是高人,是几个屯田老兵。”李弘满脸敬意地说道,“攻打洛阳的时候,因为连续下雨,大家都待在军帐里闲聊。有天我去巡营,几个屯田老兵说他们想家了。我说,打完仗了,我就让你们回家看看。几个老兵很高兴,说他们心里有个最大愿望,那就是能有一块地,能在不打仗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耕田劳作,能抱着自己婆娘孩子过几天高兴日子。当兵嘛,总有死在战场上的一天,但如果不打仗的时候就能回家,就能和家人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李弘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回到大帐,我辗转难眠,于是想了这么个主意。不打仗的时候,北疆军除了保持一定数量的铁骑和驻防军队外,其余士卒由各曲军候统率,回到固定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耕田。打仗的时候,接到军令就上战场,为国效命。”

“这些士卒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另外编籍,另行登记造册。他们的田地比别人多,他们不用上缴赋税,不用服徭役,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但他们世世代代都是我大汉士卒。他们死了,他们的后代长大了必须上战场。”

赵岐连连拍手,大声赞道:“百姓才是我大汉社稷的真正根基啊。大将军,日后你可要好好谢谢这些屯田兵,正是他们和他们心里的愿望,帮助大汉走向了中兴之路。”

“土地不够怎么办?”马日磾问到了一个要害问题。河北人口过多,土地已经不足分配。

“从各地门阀世族和富豪手中强行购买。”李弘毫不犹豫地说道。

“强行购买?”崔烈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恐怕会和‘计口授田’制互相冲突,激化府衙和门阀之间的矛盾。这对河北稳定非常不利。”

“这是什么时候?这是大汉生死存亡的时候。”李弘厉声说道,“是大汉的利益大,还是他们这些门阀世族的利益大?”

“大将军,我看这样吧。”张温笑道:“告诉那些门阀世族,等我们打下了中原,就让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土地。至于这几年他们所受的损失,我们可以折成钱财,等到将来他们购买土地的时候予以冲抵。”

“哼……”李弘不满地冷笑了一声,“那将来,我岂不是要白白送给他们许多土地?”

“大将军,将来把袁绍、曹操这些叛逆杀了,你知道能收回多少土地吗?”崔烈显然很赞同张温的建议,他拍拍李弘的后背,笑着说道,“袁阀家大业大,他们家的土地加在一起,远远超过河北门阀卖给我们的土地。你就不要这么小气了,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该大方一点就要大方一点,这对我们有好处。”

“恐怕对你的好处也不少吧?”蔡邕嘲讽道,“你们崔家可是冀州第一门阀,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