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5节(第2/3页)

望着麴义消失在雨雾中的背影,吕布忧心忡忡,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子龙,大将军为什么不亲自率军勤王?或者,让徐荣大人率军勤王也可以。麴大人这凌厉一击,必会召来无穷祸事啊。”

赵云转头看看他,低声笑道:“奉先兄猜到了?你是不是开始怀疑大将军勤王的诚意?”

“我不怀疑大将军勤王的诚意。”吕布摇摇头,“大将军不但要勤王,还要把勤王以后带来的所有危机都消灭在关中,只是……”吕布轻轻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担忧地说道,“麴大人今天的三奏,把大将军勤王的本意全部暴露了。大将军想干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其他人自然也一清二楚。大将军只要天子一个人,其他人他都要杀。大将军这么做,或许是为了在平定天下的时候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或许是为了避免重蹈董卓和李傕等人败亡的覆辙,但同时他也把朝中的文武大臣逼上了绝路。这些人为了生存,或者说为了天子和社稷的生存,会不顾一切地展开反击。”

小雨“哗哗”地下着,冰凉的雨星随风漂浮,一股股的凉意随着清新的空气缓缓渗入心底,让人深深地陶醉在温馨的静谧里。

赵云贪婪地吸了几口沁人心脾的空气,顿时感觉通体舒泰,心旷神怡。

“他们已经开始反击了。”赵云对着迎面拂来的一层薄薄雨雾轻轻吹了几下,雨雾从中破开,把赵云团团裹住,“麴大人今天怒不可遏,就是因为如此。皇甫鸿欺骗了我们,南山亭大战的结果远远出乎我们的预料。”

北疆军按照和皇甫鸿的约定,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南山亭展开了攻击。羌人被消灭了,李傕和郭汜的部分亲信军队也被消灭了,但天子却依旧被控制在张济、王方、皇甫鸿和杨奉、董承、夏育这些李傕、郭汜的旧日部属手里。可怜的天子从李傕、郭汜的手里又转到了张济、王方和皇甫鸿的手里,南山亭一战算是白打了。

北疆军帮助皇甫鸿诛杀了羌人,诛杀了李傕、郭汜,同时也帮助皇甫鸿把张济、王方和李、郭两人的旧部紧紧地团结到了一起。如今南山亭的这两万军队深切感受到了北疆军对他们生存的威胁,所以他们上下一心,比过去一盘散沙一样的三万多人的大军厉害多了。

“麴义大人当初是如何定计的?”吕布问道。

“麴义大人让皇甫鸿趁乱杀进天子营,力保天子不失。他的任务就是保护天子,保护天子一个人。然后我们攻杀羌人,攻杀李傕、郭汜,攻杀天子营。除了皇甫鸿的人,我们见什么杀什么。从东面赶来的张济、王方看到天子营陷落,必定要去抢夺天子。这时我们和王当的一万大军前后夹击,张济、王方必定丧命。如此一来,朝中大臣也好,叛逆也好,还能剩下多少?天子被救,叛逆被杀,朝中大臣幸存者寥寥,关中形势将发生惊天逆转。”

吕布苦笑。的确,如果皇甫鸿完全遵从麴义的安排,昨天南山亭战斗的结果就是两回事,今天北疆军也就不会陷入两难的处境了。然而,皇甫鸿出卖了北疆军。他和朝中几位大臣,还有张济、王方等将领巧妙利用麴义的安排,利用北疆军杀死了羌人和李傕、郭汜,同时也利用北疆军团结了自己的力量。

“皇甫鸿和天子,和朝中的大臣们一样,不相信大将军,痛恨大将军。他们只相信自己,他们把天子牢牢地控制着。”赵云叹道,“南山亭一战,我们未能救出天子,关中形势随即对我们非常不利了。”

赵云和吕布轻策战马,并辔走在雨中。

“子龙,我们可不可以建议麴义大人,发动第二次攻击,再次勤王。”

“他们不可能再给我们第二次机会了。”赵云说道,“皇甫鸿的背叛,使得天子和大臣们都知道了我们勤王的本意。现在我们即使能救回天子,天子也不会再信任大将军了。我们一直以为,皇甫嵩大人的死,会逼得皇甫鸿去勤王,去帮助我们诛杀李傕等所有叛逆。但谁知道他做出来的事情让人瞠目结舌,无法理解。”

两人心情沉重,任由和风细雨吹打着身体。

“子龙,麴义大人今天威逼天子和朝中大臣,可能会激起众怒,一旦他们秘密联系袁绍……”

“他们谁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赵云说道,“张济和皇甫鸿等人为了把我们从关中赶走,肯定要利用袁绍的力量打我们。比如这次攻打南山亭,如果不是袁绍突然攻击霸陵,我们至少可以先后出动两万铁骑攻打南山亭。那样就算皇甫鸿出卖了我们,我们也一样会勤王成功,可惜……”

吕布抬头看看灰濛濛的天空,心若重铅。接下来,关中的战局会如何发展?何时才能真正的救回天子?

****

六月上,关东,洛阳。

洛阳太大了,三万多人的北疆军无法包围城池,只能兵逼北城,选择夏门做为攻击方向。

沮授、许攸、淳于琼、陶升等人集结了一万三千大军死守城池。另外,还临时征调了一万强壮洛阳百姓帮助大军守城。

洛阳城高大坚固,北疆军打了三天后,感觉自己有心无力,根本无处下手。正好天降大雨,李弘随即命令兵撤毕圭苑,等待关中的消息。

麴义送来的急报让李弘和徐荣非常失望。

“云天认为,皇甫鸿和袁绍有联系,否则袁绍的攻击时机不会选择的那样恰到好处。而且,在我们已经打到洛阳的情况下,袁绍不但不撤军,反而率军猛攻霸陵,可见袁绍对攻占关中十分有信心。他这个信心从何而来?”徐荣放下书简,若有所思地问道。

李弘沉思良久,“子烈兄,你看,我们何不将计就计?”

徐荣苦叹,“大将军,如果将计就计,我们今年的勤王之举可能半途而废。”

“我们现在打不动洛阳,也无法打洛阳。洛阳城固若金汤,袁绍也就不会回来。袁绍不回来,关中形势的发展对我们就越来越不利。如果继续坚持,可能会损兵折将。”李弘摇摇头,“我们兵力不足,此仗如果不能击败袁绍,损失就太大了,关西可能保不住。关西保不住,将来勤王就更难了。此刻我们退一步,先保存实力,然后静待形势的变化,也许机会会接踵而来。”

徐荣想了又想,迟疑着问道:“你坚信袁绍不会改弦易辙?”

“本朝前有王莽篡国,后有叛逆张纯称帝,袁绍为什么就不能篡立?”李弘笑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