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4章.立马横枪 第1节(第3/4页)

从各地征调的武器装备还在陆续运抵大营。

就在同一天,恒祭,射璎彤,楼麓带着一千一百名胡族士兵赶了回来。

李弘听到赵云的禀报,一时间难以相信,他激动地欢呼着,吼叫着,冲出大帐,骑上黑豹,旋风一般卷出了大营,迎了上去。

这么多年来,在大汉国的北疆土地上,只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部分胡族部落的拥戴,也只有他,把汉胡两族的战士融和在一起,带着他们南征北战,战无不胜,也只有他,始终如一,真心实意的把胡族士兵当兄弟一般看待。他对胡族士兵的尊重和维护终于得到了回报。这次,当他远征千里需要战士的时候,拥戴他的几个胡族部落毫不犹豫的伸出了友谊之手,象兄弟一般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援。

李弘一直忐忑不安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令人感动的结果。在这一瞬间,他甚至认为自己今生只要有了这些肝胆相照的兄弟,他就可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我有这么多勇猛天下的兄弟,我怕什么。

当晚李弘盛情接待了新来的胡族士兵。

恒祭笑着告诉李弘,这次楼麓又是偷跑出来的。黑翎王一听自己的儿子要随汉军远征西凉,无论如何也不让他下白山。部队可以借,儿子不能借。楼麓见百般哀求都没有用,干脆一路杀下了白山。黑翎王无奈,担心自己的儿子会死在西凉,于是命令部落里最精锐的铁骑,自己的六百名亲卫黑翎骑跟随楼麓,保护楼麓的安全。他还是宠爱自己的儿子。

舞叶部落的射墨赐和白鹿部落的鹿破风还是那句老话,你豹子怎么说,我们就跟着你怎么干,唯你马首是瞻。

李弘笑着对射璎彤和恒祭说道:“你们又带来了几百人,部落的实力够吗?”

射璎彤笑道:“够了,大人放心吧。自从去年击败鲜卑之后,边境这几年应该很安静。慕容风和拓跋锋都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恒祭也说道:“护乌丸校尉箕大人正在募兵。等他的部队有了一定的实力,边境就更安全了。”

“大家都是愿意来的吗?你们没有强迫吧?”李弘问道,“此去西凉,前途未卜,也许我们都会血洒西疆,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胁逼士兵。”

“大人多心了。我们走之前,你就叫我们问过大家,可有人愿意回家的,但没有人回去。你在当场,你知道。你走了之后,我们还问了几遍,但的确没有人愿意回去。现在谁回去,谁就是孬种,即使活着,在部落里也抬不起头来。我们胡人虽然没有你们汉人那样有学问,懂得多,但我们知道谁对我们好,谁对我们不好。对我们好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对我们不好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报复。”射璎彤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

“大人待我们如同兄弟,把我们都当作大汉的士兵,活着的时候给我们饷钱,死了的时候给我们抚恤。你看看我们这些部落里的勇士们,哪一个不愿意跟着你。大家都愿意和你征战沙场,都愿意为你付出生命。”恒祭感叹地说道。

楼麓这时走过来说道:“大人,我们乌丸铁骑几十年来,帮助你们大汉国打了许多战,但你是第一个发给我们军饷的大人,是第一个付给我们抚恤的大人。我父亲看到那笔钱,很感动,泪水就在老人家的眼眶里转啦。父亲把那笔钱折成了羊,分给了部落中那些阵亡士兵的家人,大家都高喊着我父亲的大名,感激我父亲的仁慈,可他们哪里知道,这都是大人的恩情啦。”

李弘想起阵亡的将士,心里一痛,泪水不禁润湿了眼眶。他想说什么,但嗓子哽咽,竟然说不出话来。

抚恤,就那么点抚恤,竟然搏得了胡族战士们的心。

尊严,这是一个士兵最后的荣耀和尊严,谁都没有权利剥夺。

===================

李弘再次上书天子。

部队已经集结完毕,急需天子决定部队的建制。因为建制决定各部军官的级别,各部军官的级别决定各人的官职,官职又决定了各人秩俸的多少。

李弘上奏天子,极力褒赞上谷郡乌丸族和上谷郡鲜卑族,说两族诸多部落积极响应天子的征诏,配合陛下西进凉州平叛的行动,各尽所能派出了大量骑兵加入了西征大军,恳求皇帝陛下给予褒赏。

同时他再次催促朝廷尽快决定部队的西进路线以及提供五万部队的军需补给,负责部队能否如期西进,很难预料。

===

天子现在比他还着急。

张温已经被天子任命为太尉了,但这并不能带给张温什么实质性的能够扭转西凉局势的东西。他要援兵,足够多的援兵。

西凉叛军在去年年底击败官军之后,本来准备抢在大雪来临之前攻占扶风郡的郡治槐里城,但因为大雪突然降临,叛军粮草不继,不得不匆匆撤退。他们利用整个漫长的冬天,在汉阳郡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叛军首领北宫伯玉准备在开春之后,率部出击,攻占长安,侵掠三辅。

张温在二月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现在三辅的所有汉军加在一起也就十万人,还包括战斗力不强的郡国兵。以十万人对付十五万叛军,怎么打也打不过。更重要的是,北宫伯玉一旦出击,必定要和几万先零羌,湟中羌,义从胡(凉州张掖处的羌人),白马羌,参狼羌等羌族部落骑兵相约夹击。到了那个时候,十万汉军根本无法守住长安,守住三辅。

张温一天一封告急,三天一封加急,六天一封特急,快马天天往返长安,催讨援兵。到了三月,张温干脆天天特急,快马只见进洛阳,不见出洛阳。

天子和朝中大臣一个个给催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

李弘的奏折总算给了天子一个喘息的机会。五万兵有了,现在就是要解决五万大军的军需和西进的粮草补给了。谁知道这个问题一议就是半个月,而且还没有议出结果。

张温刚刚高兴了几天,随即发现冀州的李弘部五万人马待在邯郸根本就没有挪窝。他急了,一天两封特急快马催促朝廷,要求他们立即命令李弘的大军启程西进。但五万大军的西进路线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怎么让李弘的部队启程?如果强行要求李弘按原定路线西进,在沿途没有粮草补给的情况下,大军还没有走到河东,士兵和战马大概就要饿死了。这连不懂打仗的皇上都知道。

这个时候李弘的催促文书也开始一天接一天地飞到洛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