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吴(第3/19页)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人物之鲁肃

字:子敬

时间:172——217(寿46)

容貌:体貌魁奇

籍贯: 徐州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

官职:横江将军

家庭成员:子:鲁淑

人物传记: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历史评价:

陈寿:①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於财,性好施与。②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权:①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②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③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③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

《吴书》: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周瑜:①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物之吕蒙

字:子明

时间:178——219(寿42)

籍贯: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

官职: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家庭成员:子:吕霸

人物传记:

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

历史评价:

鲁肃:吾谓大弟(吕蒙)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①人长而进益,如吕蒙,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②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陈寿: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人物之张昭

字:子布

时间:156——236(寿81)

籍贯:徐州彭城郡(今江苏徐州)

容貌:矜严,有威风

官职:辅吴将军

谥号:文侯

家庭成员:子:张承,张休

人物传记:

张昭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

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

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

历史评价:

陈寿:①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②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

孙权:①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②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③使张公在坐,彼(蜀臣)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④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江表传》:昭忠謇亮直,有大臣节。

裴松之:臣松之以为张昭劝迎曹公,所存岂不远乎?夫其扬休正色,委质孙氏,诚以厄运初遘,涂炭方始,自策及权,才略足辅,是以尽诚匡弼,以成其业,上籓汉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计,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在於此会。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哉!虽无功於孙氏,有大当於天下矣。昔窦融归汉,与国升降;张鲁降魏,赏延于世。况权举全吴,望风顺服,宠灵之厚,其可测量哉!然则昭为人谋,岂不忠且正乎!

王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

习凿齿:张昭於是乎不臣矣!夫臣人者,三谏不从则奉身而退,身苟不绝,何忿懟之有?且秦穆违谏,卒霸西戎,晋文暂怒,终成大业。遗誓以悔过见录,狐偃无怨绝之辞,君臣道泰,上下俱荣。今权悔往之非而求昭,后益回虑降心,不远而复,是其善也。昭为人臣,不度权得道,匡其后失,夙夜匪懈,以延来誉,乃追忿不用,归罪於君,闭户拒命,坐待焚灭,岂不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