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转一些关于弩与元戎弩的资料(第2/3页)

古人超常的膂力令人惊诧,精锐射手竟能拉开70公斤的强弓,估计有效射程应在50-70米之间,最远射程更是数倍之多。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始于商代的扳指的功劳。扳指这项不起眼的发明,却令拉动强弓硬弩得以可行,避免因疼痛降低射速,甚至割伤手指。扳指对射手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骑射起家的清朝王公贵族们,竟最终使其异化成为一种首饰。弓是以轻便、快速为特点的,这令其在清中期前始终占据着骑兵远射兵器序列的主力地位,而当火器的发展淘汰了强弩时,弓也仍能扬己所长与火器平分秋色了400年。

弩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得益于复合弓和铜弩机的发明,否则凭其较短的拉程,是无法与弓的杀伤力较长短的。强弩的特点是又远又准,有时间从容瞄准,但上弦比较费力耗时。根据这些特点,强弩通常被用于防御和伏击,射击的连续性则依靠几组射手的轮番。不过也有特例,比如唐代骑兵的车轮讨敌战术。战国时强弩成了战车的心腹大患,远程打击的强大杀伤力令战车坚固的盾甲也黯然失色。但强并不是当时弩的唯一发展方向,足够轻巧的弩在简化射击步骤以提高射速方面另有优势,于是出现了带有箭匣和活动臂的迷你连弩,这可视为诸葛弩的前身。

西汉对强弩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但在秦代增大望山的基础上,又添刻度,使弩拥有了稳定的弹道参照,且随着铜弩廓取代木弩廓,弩身对拉力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强了。划船器般上弦的腰引弩最高拉力可达370公斤,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有效射程超过500米,可惜由于实用性不如臂张和踏张,汉代以后就很少使用了。到了叁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对抗魏国的强大骑兵,便制成了俗称诸葛弩的元戎,元戎之名得自春秋时一种主将战车,后代指将军之意。元戎最诱人之处在于机巧而非实用,虽昙花一现,但拉臂上弦便能快射10支毒箭的巧妙设计,却成了被当代人津津乐道的古代传奇。

剽悍的草原之风,终于为南北朝召唤出巨大的强弩之王—床弩。这种弩战国亦出现过,当时称为‘连弩’,应是取多张弩联合一体之意,可惜后代一度失传。此时的床弩用多头牛力绞轴上弦,威力已大大强于战国人力绞轴的连弩,发射以皮或铁叶为羽的巨大标枪,主要用于攻守城时撞毁楼台、攻城器、城墙等,其宋代极者的最远射程超过1.5公里,是古代世界射程最远的冷兵器。

赋予床弩以机动性的是唐代,用牛牵拉的车弩不但大大提高了部署灵活性和生存机会,更锦上添花的将绞绳与车轴钩连,行进就可上弦,大为提高了效率。车弩装置1张拉力 860公斤的巨弩,有 7个发射槽,最远射程超过 1公里,中间槽所用的箭有 1米多长。

弩在宋代得到大发展,偏重步兵的宋庭将其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利器。弩手多用踏张弩,采用叁组轮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发明,使宋军的有效射程可至370米。床弩则从两弩至四弩,从小型至巨型,种类繁多,两床和叁床弓还能在弦上绑一个装有数十支普通箭的铁兜子,使床弩拥有了杀伤人马的功能。许是善于骑射的元朝过于武断,竟干净利落的手起刀落,将弩留在了前朝,于是弩从宋代的极盛一跌而至元代的极衰,随着火器的继续发展,也就再没机会翻身了。

原本一直以为...光荣对三国的考证一直很严谨.但是当看到三国志Ⅹ里“元戎弩”在战场望风披靡的威力..实在有点好气又好笑...稍有军事常识都知道,元戎弩绝不是这样设计的。要是中国古代一直拥有类似三国志X这种杀伤力强大、机动力高“元戎弩”的话之后许多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崛起的机会... 杀伤力强大、机动力高,这种武器正是骑兵的克星...宛如一挺现代机关枪一样...来再多的骑兵也是有去无回... 但实际上,真正的“元戎弩”绝非三国志X里的那样夸张。

有人怀疑,为什么元戎弩的威力这么强? 可以穿透复数部队,甚至对躲在城门后面的部队也能造成伤害... 没错,不用怀疑,它就是这么强...“元戎弩”的威力,在冷兵器时代对人的杀伤力可以说是所有武器之最 没有一个重装骑兵的盔甲可以挡得住一箭...中国古代重装骑兵不发达,有很大的原因跟弩的大量使用有关系 当然,培养一个重装骑兵的花费,也是原因之一。

但也正因为它的威力强大,所以并不是一个士兵就能掌控发动...基本上,“元戎弩”是从“连弩”改良而来,而“连弩”又是从“弩”改进而成。弩是一种用机械发射的弓,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弩已经可以连续发射所以称为“连弩”。 诸葛亮把连弩改良,设计了能连续发射十枝箭的兵器,叫做“损益连弩”,又叫“元戎”。损益连弩的箭用铁制成,发射速度快,威力强大,人们称之为 “摧山弩”,意思是弩强得能把山摧毁。但是“元戎弩”重达200多公斤,别说搬运困难,甚至箭矢要上弓 都是用双脚把弦蹬开,才能把箭矢安装上去。基本上多作为守城武器或是埋伏用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搭配“八阵图”里面的阵行。 绝不是在三国志X里那样,拥有不输步兵的机动力,能马上移动。

但是“元戎弩”的发射方法跟普通的“齐发连弩”有所不同。 “齐发连弩”是一次发射完毕所有上膛的箭矢后,就必须重新安装箭矢一次。是“元戎弩”已有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拥有自动上膛的功能.. 当然至于具体操作如何,已经失传...不过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经看过“元戎弩”的威力,并说出一句话...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可以证明“元戎弩”的发射方法绝对跟刘弘司空见惯早已使用数百年的 “齐发连弩”大有不同。否则他不会发出这种赞叹。

我倒觉得在三国志X里,“弩”的进阶武器应该是“连弩”才对 至少在汉代已经有手持连弩..只是填装箭矢要比较花费时间而已...

另外一个题外话,在三国鼎立的期间里,蜀汉的军事科技技术反而是三国之冠。正由于蜀汉一直处于劣势,形势逼迫蜀汉必须要造出精良、先进的武器以抵御、战胜较强大的敌人。很多种武器跟工具都是基于这些原因而被发明制造出来的 如之前提到诸葛亮发明的“元戎弩”就是一例。还有一种“侧竹弓弩”,吴国人很喜欢蜀汉的侧竹弓弩,但不会制作,后来当知道俘获的蜀汉将领孟干、爨熊、李松三人会制作后,就立即令他们制作。可见,侧竹弓弩也是蜀汉有而孙吴、曹魏没有的先进射击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