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春潮(第2/3页)

庞德说:“德愿为公子马前卒!”

“诶!”

曹朋一摆手,“令明这是什么话?你的才具,我非常清楚。若不是因为我的缘故,只怕你而今,早就出人头地。当初我让你留守凉州,这些年下来,至少也是个中郎将的职务。可你却随我服刑,一晃五年过去,你虽无怨言,可我却于心不忍。此次丞相任命,也是我极力举荐。

广陵,毗邻大江,至关重要。

更不要说东陵岛,关系我曹氏水军未来,你这个广陵太守,可是责任重大。

到了广陵,和周仓多多接触。

他久居徐州,甚至比当地人更清楚状况。还有,到了广陵之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拜访陈氏。昔年我与内兄,在海西得陈氏之助多矣,未能报答。而今元龙先生故去,陈氏衰颓,你能帮一把,就帮衬一把。

交好陈氏,与你站稳脚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一次,曹朋不似在荆州时,庞德出任乌林校尉那般,言语含糊。

他吩咐的分清楚,也说明了他的决心,无可动摇。庞德知道,此去广陵已无可改变,于是躬身领命,表示服从。

“我会让公琰随你前往,还有永年随行。”

曹朋想了想,沉声道:“永年辩才无双,机敏过人,公琰遇事沉稳干练,为人稳重。此二人为你左右手,当多与之商议。江东方面,你要严密监视,留意鲁肃动静。此人,外表忠厚憨直,实则狡诈多谋,为人刚毅,你去了广陵,要多加提防此人,切不可掉以轻心,着了他的道。

除鲁肃之外,还有几人你要留意。

吕蒙、吕范,此二人也非等闲之辈……到了广陵,你要打起精神。你做的好,我与有荣焉;你若做的不好,我和丞相就要担上任人唯亲,识人不明的名声。所以,你去广陵,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我与丞相。”

庞德匍匐曹朋身前,颤声道:“德必牢记公子今日教诲,虽肝脑涂地,亦不负公子所托。”

“好了,回去准备一下,这两日便起程吧。”

“喏!”

庞德领命而去,但曹朋却并不悠闲。

他命人找来的黄忠,把他想要请黄忠前往河东的事情,说了一遍。

很明显,黄忠并不是太愿意。

但曹朋再三说服,才算是答应下来……

黄忠心里有阴影啊!

当初他为刘磐效力,结果调至刘虎手下,却险些丢了性命。而今去河东……天晓得邓稷是什么人?亲兄弟还可以反目成仇,更别说邓稷只是曹朋的姐夫。

不过,黄忠也看得出,曹朋和曹楠之间的姐弟之情。

曹朋把这件事托付给他,绝对是厚望,让黄忠无法拒绝。

“那老夫先说清楚,邓叔孙用我,我自当全力以赴;若他不用我,我便离开河东,去长安投奔公子。”

曹朋,自无意义。

当下,曹朋让黄忠即刻动身,赶赴河东与邓稷汇合。

而后他又亲自前往三户亭侯府,找到曹楠,把黄忠的事情和曹楠诉说。

曹楠闻听,二话不说,就命人即刻赶往河东。

“叔孙常羡慕你,说你有识人慧眼。他而今坐镇河东,苦于手中可用之人不多。我回来的时候,他还请我找你接人,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忠伯前去,他若敢有半点怠慢,我必不饶他。对了,可否再借他几人?”

曹朋闻听,哑然失笑,“姐姐,你可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吃烙饼卷丸子,你这是架炮往里打……怎么一个劲儿的从我这里挖人?”

曹楠脸一红,旋即杏目圆睁。

“你是我兄弟,叔孙是我丈夫,我不帮丈夫从兄弟手里挖人,难不成还要从丈夫身边挖人吗?再说了,叔孙那边有人帮衬,他也能轻松一些。

难道你想要小艾、小全和小望将来说,他们舅舅是个小气之人?”

这小全,名邓全,小望,名邓望。一个是郭昱所生,一个是曹楠所生。

大的邓全,今年四岁,小的邓望,不过两岁。

曹朋连连摆手,“也罢也罢,那我就再介绍一人……

廉长贾逵,本就是河东人氏,当年郭援作乱,他逃离河东。此人颇有民望,而且性情坚韧,有大局,是个人才。他在廉堡也有多年,是时候动一下,委以重任。我此次本想把他调至长安,可既然姐姐要人,那就让他去河东,帮姐夫做事吧……这个人,可以大用,能独当一面。”

曹楠,这才露出了笑脸。

随着曹朋进武乡侯,加前将军,新武亭侯府正是更名武乡侯府。

不过,对于曹朋的真正任命,迟迟没有消息。曹朋倒也不着急,在家里陪着娇妻美眷,倒也过得快活。

三月初八,曹操派人告诉曹朋,同意曹迪和曹节的婚事。

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曹迪必须改回原姓。

古人有同姓不婚的说法,曹迪若想要迎娶曹节,就不能姓曹。好在,曹迪常年在浮戏山书院,知道他改姓的人不多。所以在婚书上,仍沿用曹迪原来的名字,也就是蔡迪。对此,蔡琰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甚至还很欢喜。毕竟蔡迪是延续蔡邕的血脉,若姓了曹,老蔡家就断了根。

当时答应,也是为了一家人和睦相处。

而今复改姓为蔡,蔡琰也没有抵触……

只可怜了蔡迪,刚改姓曹,又改回来。他倒是没什么不适应,只是觉得老娘和他这个新老子,太能折腾。蔡迪订婚,自少不得亲自前来许都。

而他这一来,邓艾也忍不住,跑回来为他庆贺。

“舅舅,听阿娘说,你要回西北?

“嗯!”

“那带我去,好不好?”

邓艾一到许都,连家门都没有进,便跑到武乡侯府,找到了曹朋。

“这个事,你可告诉他人?”

“没有!”

邓艾连忙说:“连务伯我也没有告诉。”

务伯,就是杜畿之子杜恕,年十三岁,和邓艾一起,在浮戏山书院求学。

曹朋点点头,而后上上下下打量邓艾。

突然,他话锋一转,沉声道:“我听人说,你这两年和你那小婢女打得火热?”

“啊?”

邓艾这脸,腾地一下子红了。

小婢女,名叫张菖蒲,也就是当初曹朋往南阳赴任,钟繇送他的婢女。

不过曹朋没有把她留在身边,而是让她照顾邓艾。

没想到,这一照顾……

曹朋苦笑摇头,“你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我不想管。但我告诉你,你若是敢拉下了功课,我可不会手下留情。到时候,先砍了那张菖蒲,再把你送到你老子身边……我的话,你听明白没有?”

久居高位,曹朋的气度,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