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靖康耻 第330章 大幕拉开(第2/3页)

“啊?”

玉尹目瞪口呆。

我在太子面前提过你吗?

我连赵桓的面都没有见过……不过,他马上醒悟过来,宗泽说的太子。恐怕不是赵桓,而是先前的皇太孙赵谌。

赵桓登基之后,立刻便立赵谌为太子。

所以在宗泽口中,太子指的便是赵谌……可问题是,玉尹实在想不起来,他何时在赵谌面前,提起过宗泽。

但不管怎样,面对这一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军,玉尹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久闻宗汝霖大名,却不想今日有幸相见。”

宗泽却没有客气,沉声道:“我听人说,玉指挥有意开拔酸枣,抵御虏贼。

泽恨不得能随玉指挥同行,奈何一时间却脱不开身……六哥、七哥!”

伴随着宗泽一声沉喝,就见他身后,转出两个少年,约二十上下,生的虎背熊腰,英武非凡。

“此我小孙安六、安七……随我习武多年,虽不得说万夫不挡之勇,却也有些手段。

我去不得酸枣,便让他二人随玉指挥同行,若得杀敌立功,也算是了却我心头憾事。六哥七哥,从今日开始,你们便在玉指挥帐下听令,若扫了我脸面,休来见我。”

“谨遵阿翁教诲……宗安六(宗安七)拜见玉指挥。”

什么叫做真心抗金?

宗泽这才是表率……若先前的那番话,还有客套的嫌疑,可是把自家两个孙儿送到玉尹帐下,则表现出宗泽的决心。玉尹也不由得心中赞叹,忙搀扶两个青年。

“宗……”

“玉指挥莫在客套,便做全了老汉心愿。”

宗泽说罢,躬身一揖到地。

便是一旁的黄潜善,也是心中感动。

说起黄潜善,在历史上也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议和派,有人骂他是投降派,但也有人赞他是主战派。

说他是议和派投降派,盖因黄潜善和当时抗金名将张所,也就是张宪的父亲有矛盾,曾对张所进行打压。此外还有‘逐李纲’、‘杀欧阳沏(历史上与陈东率外面伏阙上书的太学生,后高宗即位,诛杀陈东与欧阳沏两人)’等罪名,却无甚证据。

至少在宋史之中,黄潜善并未有什么‘权臣误国’之名。

甚至在靖康二年,他奉召从广州前往河间府抗金,并积极响应高宗勤王,甚至为赵构南迁也做了大量庞杂工作,才使得高宗皇帝,得意顺利抵达杭州。黄潜善本人,固守扬州二十年,危夫人死难,家破人亡。其人为相一年又八个月,期间未曾派出一个和谈代表。在黄潜善为相之时。也是大宋抗金最为活跃的时期。

乃至于黄潜善去职后,才有了苗博和刘正彦发动政变,史称苗刘之变。

不过,此时的黄潜善还不是后来的南宋宰相。

或者说,他而今还是一个热血青年。

“玉指挥去了酸枣,若需要帮助,只管让人来找我,只要能帮忙。自家绝不推辞。”

玉尹大喜,连忙道谢。

宗泽能帮上什么忙,他现在还不是太清楚。

但黄潜善,毫无疑问将成为他目前而言,在朝中最大的臂助。

葬礼结束以后,玉尹拖着疲乏的身子,返回家中。

七日守灵,对精神和身体是一种巨大的煎熬。以至于玉尹回到家,一头便栽倒在床上。酣然入梦。

明日,他便要返回牟驼岗,接掌天驷监。

朱梦说已经开始上下打点。只待高俅那边把名册递交兵部,很快便可以前往酸枣。

所以更要养好精神,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这一觉,只睡到第二天天光大亮。

玉尹是被一阵吵闹声惊醒,迷迷糊糊睁开眼睛,披衣走到窗口,向外面张望。

“衙内怎地来了?”

“小乙出事了,小乙出事了……”

“啊?”

高尧卿也顾不得许多,在楼下喊了一声:“我上楼与你说。”

然后便走进大厅。紧跟着便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

床头,有人早就准备好了洗脸水和牙具。玉尹这会儿也算是清醒了不少,忙洗漱干净,用布巾擦脸。

“小乙,出大事了!”

“衙内这一大早便来。出了甚事?”

“官家今日早朝下诏,朱勔童贯放归田里……赐李彦死,并籍没其家资。”

“啊?”

玉尹听了,大吃一惊。

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从那篇文章刊载,到赵桓下诏处决。不过短短四天的时间。

玉尹却不知道,赵桓处决朱勔童贯三人,可谓是早有预谋。

历史上,陈东欧阳沏上书诛杀六贼,赵桓也不过是用了五天时间做决断。而今,在大宋时代周刊的推波助澜下,赵桓的动作更快,竟然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一天。

只是,这个处决速度,让玉尹着实吃了一惊。

“那梁师成和蔡京呢?”

高尧卿一怔,旋即笑道:“梁师成恐怕是不会有事……当初太上道君有意废立太子时,梁师成曾为太子说话。你也知道,而今官家是个极讲情义的人。梁师成当年的恩情,足以让太子护他周全。至于蔡京……呵呵,却说不太好。他年纪忒大,已经有些糊涂了。加之此前太上道君把他放归田里,官家怕也正感到为难。”

是啊,如果这时候赵桓再去处决蔡京,怕会让蔡京党羽感到恐慌吧。

玉尹倒是能够理解官家的难处,再者说了,他的意见也不会被人重视,说出来也无甚用处。

赵桓赐死李彦,把朱勔和童贯放归田里,足以平息而今朝堂上的争议。

但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徽宗皇帝和他之间的矛盾……玉尹对此也只能是袖手旁观。

“官家,果然是个有决断的!”

玉尹称赞一声之后,便没有再谈论这件事。

洗漱完毕,换了衣裳,玉尹便准备前往牟驼岗。

高尧卿道:“小乙也不必急于今日离开,我出来的时候,家父还让我转告小乙,你调往兵部的事情,恐怕要推迟两日。你也知道,官家刚处决了童贯等人,朝中正是混乱。便是调去了兵部,恐怕一时间也不会有消息。倒是你除天驷监都监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待这件事平息下来,便可以有结果……却要恭喜小乙了!”

言语中,带着一股子羡慕之意。

玉尹倒是能理解高尧卿,别看他在去年太学内舍登第,却迟迟没有一个差事可做。

盖因他两个兄长都已经入职,高俅便是想为他谋划,短时间内也要考虑一下影响……高尧卿为此,也非常苦恼。只得在太学里暂时做了个学正,整日是无所事事。

这种官宦子弟的苦闷,玉尹可以理解。

当初李逸风不也是因为李纲的缘故,无法从科举入仕,最后只能在太学里厮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