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访少林(第2/2页)

“啊……这些和尚竟然这么鬼!”崔俭玄这才恍然大悟,虽则仍有些不耐烦,可他还是跟着一路煞有介事地求神拜佛,等到在香火簿上大笔一挥,添上了一万钱和清河崔十一,京兆杜十九这几个字眼,掌管香火簿的一个僧人为之一愣,招来一旁的小沙弥言语了一声,随即便双掌合十道:“多谢二位施主广结善缘,请入精舍奉茶。”

对于少林寺这样赫赫有名的嵩山大寺,一万钱虽不算极其了不得的,但大户人家都是每年按例布施,而散客之中能有这样大手笔的却少见。再加上清河崔京兆杜都是名门著姓,因而请入奉茶也是常理。而那掌管香火簿僧人陪着说了一小会儿的话,见门外一个身披袈裟的老僧进了屋子,慌忙迎上前去见礼,称了一声义宁大师。

直到这时候,崔俭玄方才悄悄佩服地对杜士仪竖起了大拇指。对于他来说,一万钱不过区区十贯,并不算什么,更何况布施给少林寺这样佛门之地,家里人知道了也能糊弄过去。此时此刻,面对明显算是寺中有头有脸高僧的这位义宁大师,他正要开口说话,可却接到了杜士仪的又一个止言的眼神。于是,两两厮见各自落座之后,眼看着杜士仪和盘膝坐在蒲团上的义宁如数家珍地探讨着少林寺的起源辉煌,又请教佛家经义,他只觉又是惊叹又是气闷。

来找个人还得这样迂回反复,真麻烦!

倘若不是起头在山门碰了个钉子,杜士仪也不会圈子兜足面子给足。这会儿见火候差不多了,他方才笑呵呵地说道:“数月前我和崔十一郎曾经观瞻过公孙大家剑器浑脱,听她提起有一位故人长辈借住在少林寺,因而今日游过寺后,我和崔十一郎也想求见一下此人。因只得公孙大家提到一个名姓,其他的一无所知,不得不求询义宁大师了。”

义宁乃是主持义奖的师弟,此刻和杜士仪说了许久的话,对这位小郎君颇有好感,闻言却是有些惊叹:“公孙大家的长辈故人?老衲在少林寺几十年,却还是第一次听说此事。不知姓甚名谁?”

“复姓公冶,单名绝。”

话音刚落,他便看见义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恍然之色:“原来是那位在塔林中隐居的公冶先生。公冶先生当年于前代主持志操大师暮年拜访,求教武艺后就一直隐居塔林,很少踏出山门,却不想竟然和公孙大家有旧。”